人的天性:趋利避害。面对利益的时候,大人做饭也很难,何况是孩子。放下对孩子的评判,不给孩子贴标签。
说话不算话,没有好坏对错,不从道德层面评判孩子。看到背后真正的原因:
一,孩子对时间的长短没有概念。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来制定时间,具体的事情,或者闹铃,帮助孩子遵守约定
二:约定不合理,孩子被迫答应或者被骗答应。比如,看半集让孩子停下来,会很难受
三:孩子还小,需要时间适应约定。
父母因为孩子的无理取闹束手无策,一点办法都没有,然后讲道理,指责,恐吓,哀求或者妥协,没有界限感。
父母的界限感很重要,不说话,直接关掉,有情绪倾听就可以了。
四:背后有一个强烈需求,未被满足。好的亲子关系很重要,加上良好的沟通,了解需求,接纳孩子,让孩子更有力量自己去面对解决。
父母需要时常觉察:
一,是不是在控制孩子,约定是不是在给孩子设陷阱,是不是管的太多了
二,是不是总把孩子需求放在第一位,经常忽略自己的需求。养成孩子自我为中心,忽略别人,不顾及他人感受
三:是不是总关注孩子不好的行为?好的行为看不到,所以孩子用不好行为来吸引注意力。
第43课作业:
这节课我们说了孩子说话不算话的情况
1、复习孩子说话不算话的原因
对时间没概念,约定不合理,孩子小,遵守约定需要时间,父母没有界限感。背后有更大的需求没满足
自己觉察:约定是否合理,有没有执念想要控制。太忽略自己的需求,多关注好的行为
2、说一两个你经历的孩子说话不算话的实例,并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孩子一般都很遵守约定。
比如,出去前商量好不买东西,出去看到了喜欢的他想买,会哭闹,会跟我说想买的理由。有时候我自己就会跟犹豫,他能敏锐的捕捉到我的犹豫,然后一直纠缠。我就会自己打破规矩买。
需要改进的地方:多注意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不能被孩子牵着鼻子走。自己的界限感不明确,拒绝后没及时倾听孩子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