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6日创玩Meet第十七期
分享者:汪奕菲
极豆车联网创始人&CEO
人工智能、车联网、大数据,这些词语在目前的创业领域都是风口,非常有热度。但是这些领域内的创业公司的实际状况是如何?最新的技术、问题又有哪些?这一次,创玩Meet邀请了来自上海的车联网创业公司-极豆的创始人&CEO汪奕菲来分享他们在这个领域创业的一些成果、遇到的问题和解决之道。创玩希望以极豆在车联网的创业所得及极豆本身作为案例给到创玩的伙伴们一些最新的信息和对应的参考!以下,enjoy:
人工智能驾驶舱是一种什么体验?
仪表盘、HUD、中控车机,这些构成了HMI,也就是汽车的人机交互的界面。
HUD(Head Up Display)抬头显示:一般会将行驶关键信息数据进行显示,还有就是导航指引、地点坐标的显示。
仪表盘:主要是车身的控制模块的数据,一般显示车身数据、行驶数据,比如时速、里程、电源等。
比如之前有一辆奔驰的概念车,整个仪表盘设计成长条形虚拟座舱,除了车身相关信息外,还把整个环境和路况的信息显示进去了。
中控车机:是汽车信息数据交互的中枢。除了目前主流的娱乐、导航的功能外,还有语音控制交互、AI算法介入,外加摄像头和传感器集合起来综合显示。
整个汽车中枢还起到一个关键作用,叫传感器融合(Sensor fusion)。目前汽车已经越来越多集成传感器, 包括车身的胎压,前后摄像头,部分有360度摄像头,同时还有4-12个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目前还是自动驾驶领域,量产车型还没有搭载毫米波雷达。
这些传感器将整个道路交通的数据汇集到汽车的中枢内,通过一些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得到一些原数据。而这些原数据对于后续自动驾驶的高精度地图等是有非常大的价值。
汽车智能化会将每个汽车都变成数据的搜集和采集器,而每辆车都变成了拥有测绘能力的车辆。
整个中控将各个传感器汇集起来经过处理,帮助驾驶员、车辆、及整个路进行优化。
汽车行业的机遇
目前的基于分为:平台智能化和智能平台的兼容。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从2010年开始,经过大概3-5年时间,联网渗透率已经做到了90%。今天你想买一台非智能手机已经变得很难。通过智能化,更多是提升了用户的手机价值,手机供应商平均从每个用户手机上可以取得超过70元的单一Arup值,而高端用户还远高于这个值。
中国智能电视从2013年开始,乐视、小米新兴互联网电视品牌,以及传统电视品牌都纷纷推出智能电视,联网渗透率超过八成。现在的非智能电视也已经越来越少了, 特别是国产电视品牌的更少。而家庭用户一般电视厂商可以做到超过150元的Arup值。
所以在汽车人群,相对中产的人群,联网渗透率在2016年却只有5%。这意味着这个领域未来的空间是非常大的,我们预估这个领域的用户的Arup值可以做到人均数百元。
2016年的汽车市场规模和车联网渗透率:
2020年的汽车市场规模和车联网渗透率对比: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车联网是一个待开发,非常大潜力的市场。
我们来看看一个数据: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谁是现在谁是未来?非常清楚!
2017年5月,谷歌宣布将与沃尔沃和奥迪合作,加深Android与车辆的整合,让驾驶者在车辆上也能体验完整的Android服务。
沃尔沃和奥迪想让自家新款车型用上Android系统,这里提到的Android不是Android Auto。
(Android Auto,是一个手机汽车的车机互联协议,而android直接是智能化系统。)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主机厂和车联网企业的合作,智能化科技化的驾驶体验将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好!
极豆的布局
极豆目前提供的产品,致力于从后装的角度切入,让普通10万、20万的车也能方便的升级到智能汽车,让车主能够体验到汽车车内智能化。
比如,你在车内可以说:“极豆,给我来一首王菲的歌“,”查下附近的好吃的冒菜“,”明天的天气如何?”。除了这个车内语音助理之外,极豆还提供了其他的内容和服务,比如你可以给你的朋友共享wifi热点,共享你的汽车位置等。
在整个市场布局上,极豆以后装、C端产品作为切入,取得了还不错的成绩,去年双十一天猫线上智能车机第一,今年618京东智能车机第一。
总结起来,极豆是抓住了用户对于汽车智能化,和现有市场产品不足的痛点,最重要的是抓住了消费者对于汽车智能化的产品和服务的认知。
很多时候,创业者不要满足于销售和市场一时做得好,而需要对市场消费者的需求有一个深入准确地认知。
而目前极豆也将服务延伸到4S店和其他渠道上。极豆之所以能够进一步发展的核心价值不是用户产品体验好,而是从硬件+车联网入手,通过赋能4S店让她们拥有卖出车以后对于用户车辆的系统运营和周期的管理的能力,帮助他们很大地提升后续服务水平。
现在我们也开始了前装业务,众所周知前装业务周期漫长,时间比较久。但是在整个行业的变革趋势下,5年时间前装率会达到50%,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选择来切入。
在整个产业链上,从硬件研发到生产制造,到系统开发,到车联网的软件、云、用户的增值运营,还有AI,非常广而长。但是我们对于自己的定位还是一个科技公司,在研发上更好把控,在生产制造上还是选择和大的生产制造商合作共同提供产品和服务。
市场上比较少有企业同时具有toC和toB业务共同发展的情况,而我们是这么看的:
ToC业务:提升用户体验,获得市场认知。
ToB业务;其一,给B端提供价值,让车智能化,让你的车更好卖,提升销售量;其二,智能化后,车不再是机械操作,是实时移动智能终端, 可以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可以持续盈利,帮你拓展更多新的收入来源。
这里就有一个点:车联网的运营。
车联网的运营,传统模式是onstar,就是提供一个呼叫中心,如果你的车出现了问题,就打电话去呼叫中心,客服人员给到回复。但是这种模式的转化率低,成本非常高,需要建立大量的呼叫中心。
而我们的车联网是通过人工智能,系统化的方式来完成。
这里需要重点说一个,一般创业者都会有一个想法,就是通过什么得到了非常多的用户。比如以前我在pptv的时候,在pc端积累了4个亿用户,移动端发展到了4.5亿。但是这些用户的增长可能只是因为设备更换而达成的,他们中甚至有些已经没有在使用整个产品了。
比如运营商都知道你们每个人的信息,比如家庭地址,使用环境,但是用户没有主动使用运营商的服务,所以运营商并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任何服务都需要做到一点,用户要有主动触达,也就是用户要主动使用你的服务,你才能产生价值。这个在车联网上也是很重要的。传统的车联网产品,花了很多时间和心血,但用户还是掏出自己的手机往仪表盘、空调出风口一放,那么再多的钱堆出来的产品都没有任何价值。
车联网的价值
互联网企业会讲估值、GMV,而汽车企业相对传统,会讲究单车利润,实际上目前的单车利润并不高,平均3-5k。
对比来看,在城市里的车主年花费基本是2W,加油保险保养维修,还没算停车位、自驾游等的花费。一般的车按照8年生命周期计算,2W一年的花费,和车企的3、5k的利润相比,差别很大。
车联网是否可以帮助车企从卖车,获取单用户利润的方式,到长期给用户提供服务的价值,这是值得思考的。
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宝马、奥迪这些国际品牌,已经将他们的使命和愿景从汽车制造商改成了豪华出行服务商,一方面是社会价值的提高,一方面是车联网是在线的,汽车厂商已经不是紧盯着机械,挣差价,而是在在抢占未来的车联网市场了。
我们应对这样的市场趋势变化,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而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看,有三点:
-在车内越来越接受echo这样的语音助理
-每个车都将成为高精地图的采集器,大数据的搜集者
-Adas/AI,人工智能现在已应用到了汽车消费者中
而车联网科技化的步伐中,持续的OTA是一定的。
而极豆的愿景是希望提升出行体验,让驾车更安全,并能够推动未来科技!
Q&A
Q1、语音交互在车内的前景?
A1:根据目前我们产品在市场的反馈来看非常实用。我们的产品在京东众筹,当时是第一款在线联网的语音智能车机,从得到的用户反馈和后台数据来看,都是很有前景的。
在车内手写/手触的控制都是几年前的方式,车上的语音交互已经很方便了,通过降噪将会有95%识别率和准确率。以后的车内交互都会发展成为智能语音交互。比如,以前是“四川省、成都市、天府软件园”,但现在只需要“天府软件园”即可。
Q2、极豆的前装和后装的周期是?
A2:后装的周期是toC的,以我们的自主意识为主。做一款硬件,跟智能硬件周期差不多,肯定比软件长,一般是9个月左右,一个硬件产品的研发就可以搞定,这是标准的周期。
前装,和汽车厂商的产品迭代周期是一致的,目前国内是2-3年,互联网的蔚来汽车,2015年做项目,现在也就是样车,到车辆生产下线基本要明年了,所以一般是3年左右的周期。
Q3、整个开发阶段最困难是哪个阶段?
A3:后装,最难的是需求。虽然在整个时间周期中需求确定并不长,你会觉得需求很简单,用户想在车上用语音操控是天经地义的,想将车和手机互联很平常。但其实深入的想并不是那么回事,toC最终做的是商品,是需要卖给消费者的,卖就会存在几个问题:你面向的消费人群,你的产品的功能,你的产品的使用兴趣,带来的成本和价格,反过来是否满足那些人的需求,万一需求对话的时候走眼了,你认为重要的东西消费者觉得不重要。
这些是研发中最难的,我们其实也做的不是那么好。我们通过粉丝群、测试组,先期将用户引进来,让用户参与调研,介入产品研发。而调研也有学问,不是你问他,“你要不要这个产品?”,而是把产品给他,看他怎么用。
其他的问题是必然会遇到的,找专业的人去咨询去解决就好了。最重要的还是需求的把控,需求决定了这个产品能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活下来。
Q4、速度与激情8,里面有个场景,智能驾驶的汽车,被黑客黑了后被操控了。对于安全这个问题在车联网是比较重要的,您怎么看?
A4:车联网的安全问题其实还好,自动驾驶的安全问题是比较严重的。比如你的车被黑了,这种产生的危害可能没有那么大,但是到了自动驾驶后,刚才问题所提到的场景很有可能发生。车联网的系统和自动驾驶的系统中间会有一个防火墙,自动驾驶在做一些逻辑执行的时候,外部尤其是包括车联网系统在内,对它都不能发动控制,这在安全上是必须做到的。
Q5、车联网是否可以采集到更多驾驶者的驾驶习惯去和保险公司合作,根据人的驾驶习惯去优化保险公司的业务,甚至是保险的内容。比如没有报保险的人不代表他的驾驶习惯好,没有安全隐患。而我是一个驾驶习惯更好的人,能否享受更好的折扣?
A5:这是UBI 车险(驾驶行为保险),我们的大数据已经在和保险公司做对接,根据您的汽车使用情况给予险种的折扣等。开车开的越安全,开的越少,折扣越多。
但是保险还是比较传统的行业,定价在不同的区域都不同,具体操作起来也要看具体的情况。
Q6、你们在车联网领域是否有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呢?比如自动驾驶?比如收购车企做汽车?
A6:可能性我们不排除,我们也在做一些更前沿的实验和研发。但是说实话,跨行业的经营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容易,比如把一个互联网人放到一个车企总经理的位置,让他把销量翻一倍两倍,并不是一个很容易的事。所以互联网人可以去给到建议,但是需要对跨行业有敬畏之心。
Q7、触屏在汽车内是最好的使用方式吗?
A7:根据市场来看,现在大屏的车比按钮旋钮的车卖的好,这是市场决定的。以前诺基亚全键盘可以盲发,现在没有手机可以做到盲发,但是全键盘手机不再占主流了。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怎么去降低全触屏的安全性问题,比如反馈,怎么加入反馈?我们有一个高配版,就有触屏反馈,机械结构的震动反馈,解决相对安全性问题。而且很多操作可以不用手,用语音进行操控。
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在市场需求下,去提高安全性,并不是新的产品有问题就退回到原路,而是去提升、解决问题。
写在最后的创玩的话:
有些时候,我们比较反感那些讲自己产品和自己业务的内容,但是创玩每次却很欢迎这样的企业。为什么?实际上,创业者很难真的接触到跨行业,或者深度的参与别人的实际操作。异业的思考,案例,是很有借鉴参考价值的,我们希望他们的案例、方法,甚至是思考模式能够被创业者们接收、思考、提炼,甚至化为己有。
下一次创玩Meet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