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想做出任何决定,都会有看似完整的借口作为说辞,证明他做的决定是不得已的,是善良的,是正确的等等。
总之他的决定一定是好的。这样的思维方式更多的是为了证明,证明他自己是正确的。这样的借口往往更加“高级”,但终究还是借口。
但是越是这种思维越会把事情搞得很麻烦,说得做得都是为了一个“证明自己对”的目标。
某天一个朋友找到我,突然说想聊聊他近期的困惑。
男性,31岁,“目前在创办生鲜果蔬平台,所有的商品均是原产地直发,并且可以追溯源头。“他激情地讲述着他的创业项目,为后面要聊的事做铺垫,我也表示尊重边听边点头以示回应。
接着他说自己在反复纠结一件事。就是“我要不要做肉类的溯源和认养,毕竟这样的电商平台,是避免不了要销售肉类的。“
听到这,我笑了,是很放松的笑,觉得他的纠结挺有意思的。
我需要在这插播一段。我这位朋友是个佛教徒,很多学佛的人都会有所了解,他们需要断妄念、断执着的,不为自己的口舌之欲而杀害生命,这是善念的体现。
而当信仰不够信、不够坚定的时候,这些善念偶尔是会被其他恶念、妄念、杂念所取代的。比如他现在觉得创业赚钱很重要,赚钱就免不了这些。其实是想安慰自己,其实他这样做也没什么错啊。
其实他找我聊,内心的真实想法多半是,他认为自己毕竟有信仰,所以相对其他人来讲,内心还是存在善念的。可是创业大计当前,安身立命尤为重要,不想错过肉类溯源及活体家禽牲畜认养这样的灵感,于是他希望找人安慰自己。他期盼我会用同理心来跟他讲“也许这个时候信仰是可以被放下的。”
对此,我只能说抱歉了。我的思考是:说两句慰藉、不痛不痒的话很容易。但是站在他的角度想,他是有信仰的,现在因为创业的未知让他振奋兴奋,很想往前迈这一步,所以这种急迫的心理让他暂时把信仰的比重下调了几个百分点。
而有种情况他一定会无法接受,就是一旦这个项目成立,而奋斗已久却无法令他达到赚钱获利及自我实现的目的时,他也许会再度纠结,那时摆在眼前的结果,会更加让他不舒服,那时的他心理会更加纠结,当初为了这个项目他把信仰都放在一边了,他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他背负了重重业障及无法面对的果报,而这一切却已成定局,成了无法挽救的大错特错。
虽然这些分析有个人色彩,但是当一个老板认定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他其实是偏执的、听不进去别人得意见的。而他纠结,正是因为他想确定他自己并非不善良,并非在抛弃信仰。
最终,我跟对方说,如果我是创业者,又是佛教徒,我不会做去做满足自己极大私欲的事情,而这件事又明知道会伤害别人,同时伤害很多动物的生命。
因为这件事是他发起的,会引导很多商贩想办法成为他的肉类供应链,这笔账是要记到他头上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佛祖教他一心向善,他自己不吃肉,却为了创业在自己的电商平台上,销售活泼灵动的新鲜小羊羔及小鸡,只为通过这样的溯源手段,让用户吃到新鲜的、天然的活体肉类。这样的贪念太过可怕了,而他如果真的这么做了,更是在违背自己多年来的信仰。
这样的心理活动其实并不难理解,太多人这样处理问题的。大致想法是“我现在想做这件事,所以要扫除一切阻挡这件事的障碍。”
比如在创业面前,信仰成了一部分心理障碍,这是借口的作用力,也是人心所向的邪恶。
在有信仰的人心中信仰是一辈子的事,然而创业为的是赚钱,为了赚钱放弃信仰怎么都说不过去。假如他真的去创业了,我不知道当他50岁的时候会不会后悔:自己曾经为了追赶赶创业的风口而背离了对他来说本该是一辈子的信仰。
借口事件并不少见,生活中比比皆是。
“不去运动,因为健身房太远。”
“不看书,因为工作忙,没时间。”
“迟到了,因为城市道路太拥挤。”
这一切不堪,只因为我们想为自己找个合理的借口,证明自己没有任何责任。瞧,找个借口多么容易,不用思考就脱口而出。
其实不论借口有多荒谬或是隐晦,其用意都是在获取他人(即听者)的认同,而靠着主观的借口去寻求认同,也要看听者是否是能看清本质的人。那么下面有四种关于你向身边的人寻求意见时会呈现的几种状况:
1. 主观并视你为路人:给你的意见通常是不太负责任的言论,要么随口说说,要么不予理会。
2. 主观并视你为朋友:要么和你一样,认同你合理的“借口”。支持你的决定,要么就是给你他自己认为对的建议,听得你一头雾水。
3. 客观并视你为路人:对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并告诉你自己斟酌,但不会在你身上花费太多时间。
4. 客观并视你为朋友:对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并跟你讲“如果我是你,我会怎么做”,再花时间分析前因后果。
听者们的状态决定了他们会对你的事情做出怎样的反馈,上述的几种状态其实很明显了,你想听到的是真相还是一个简单的认同呢?
当你再想找人获取认同的时候,希望真的只是单纯为了聊事,而不是带着一定的目的(盼望听者认同你的借口),那样的对话才是轻松的,无压力的。
毕竟当你向对方获取认同感的时候,听者是能感受到的,当你给听者带来压力的时候,这件事情被分析得透不透彻,对你究竟有多大作用或者有没有用,就另当别论了。
我们当然不能告诉别人,真实的自己这么不堪喽!我们甚至都不敢承认真实的自己,那么靠着这份虚伪虚荣虚张声势,能许自己一个光明的未来吗?
那么为什么不去勇敢面对真实的自己呢?去接受这样的不完美,才能努力给自己更多“借口”(理由),让自己变得更完美,然后坦然得面对真相,对自己说:“这次我真的开始慢慢变得更加完美了,而不是一再向他人寻求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