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235
卷五·杂病第二十六
5/5
原文:
顑痛,刺足阳明曲周动脉见血,立已;不已,按人迎于经,立已。
气逆上,刺膺中陷者与下胸动脉。
腹痛,刺脐左右动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刺气街,已刺按之,立已。
痿厥,为四末束悗,乃疾解之,日二,不仁者十日而知,无休,病已止。
哕,以草刺鼻嚏,嚏而已;无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可已。
原文译文对照:
~~~~~~~~~~
顑痛,刺足阳明曲周动脉见血,立已;不已,按人迎于经,立已。
腮部疼痛,当泄刺下颌骨之弯曲处的穴位——足阳明胃经之颊车穴,放出其中瘀血,当时就能止痛;如果刺后未能止痛,就按摩足阳明胃经本经上的人迎穴,浅刺该穴之表皮浮络放血,注意要避开主动脉(不可刺中主动脉),可以当即止痛。足阳明胃经循颊上耳前,过上关穴,循发际至额颅,故顑痛取之。
气逆上,刺膺中陷者与下胸动脉。
气逆上冲,可取刺胸部两旁膺区诸肋骨间下陷之处的动脉——足阳明胃经之气户穴、库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以及下行入胸的动脉——手太阴肺经之云门穴、中府穴。足阳明胃主谷气,手太阴肺主宗气、主肃降。故气逆取之。
腹痛,刺脐左右动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刺气街,已刺按之,立已。
腹部作痛,当取刺肚脐两旁的搏跳血脉——足少阴肾经之肓俞穴、足阳明胃经之天枢穴、足太阴脾经之大横穴,刺后立即按摩刺所,则腹痛可止;如若不能止痛;再针刺腹部气街(气街,指经气纵横汇通的共同道路,有三重含义:一是“气街理论”之气街,指人体经气纵横汇通、聚集循行的共同道路,分别位于头、胸、腹、胫四部;二是气冲穴的别名,为胃经经穴,主治腹痛、阳痿、阴肿、疝气、月经不调、不孕等;三是指气冲穴体表部位,位于腹股沟动脉搏动处。——译者注),即针刺腹区自肚脐横平线往下、至曲骨穴横平线往上,此二线之间的一切有痛感或气逆感之穴位。出针后按摩刺所,立即就能止痛(天枢穴、气冲穴,可灸不可刺,即仅能浅刺该处之表皮浮络,决不可深刺,以免刺中经脉——译者注)。
痿厥,为四末束悗,乃疾解之,日二,不仁者十日而知,无休,病已止。
痿厥病,即四肢部肌肉痿软不得力、经气厥逆的疾病。治疗时,应当将患者四肢束缚起来,待病人感觉气闷,就立即解开,每天两次;对待四肢部麻木不仁、不知痛痒的患者,如此治疗十天,也会开始恢复感觉,不可中途终止,须一直持续治疗,直到病愈。
哕,以草刺鼻嚏,嚏而已;无息而疾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可已。
呃逆症,即打嗝不停,可用草伸进患者鼻孔,刺激鼻黏膜,使患者打喷嚏,打完喷嚏,呃逆就止住了;或令患者在即将呃逆时,立即闭住呼吸,以使呃逆之气能随着闭气恢复而自然呼出,这样就,很快就止住了呃逆;或者,设法令患者猛然受到惊吓,也可以立即止住呃逆。
~~~~~~~~~~
老黄历择吉,2024.8.3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234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