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在近几年很热门,但我使用它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
最开始接触的时候就是中学的历史课上,我们的历史老师板书就是思维导图的形式,于是,作为学生的我们也跟着老师用这个方法做总结、记笔记。
习惯延续到现在,我平时看书看文章,需要理清作者思路和逻辑时,也会画个图帮助理解。
最近,我还上了一些思维导图的课程和看了一些关于思维导图的文章,以提高我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和运用。
我的体会是,思维导图能帮助你整理自己的思路,但是其发挥作用的程度最终取决于你的思维方式。
实质上,思维导图是一个人思考过程的具象化反映,就像记录跑步的App,它能记录你跑了多远,跑了什么路线,消耗多少卡路里,它能让你坚持、让你跑得更远,是因为在精神上给予了暗示了鼓励,并非在现实中给你的肌肉注入了能量。
作为一个长时间,但不资深的思维导图使用者,我想更进一步分享我对思维导图使用的思考。
1.我需要什么样的思维导图?
目前,出现得比较多的思维导图可以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这样的:
第二类:
第三类:
思维导图是服务于思考过程的,所以一张合适自己的思维导图应该是当你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很明确、清晰的知道它表达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对于第一类,我看到的只是图,却需要比较多的时间才能识别出其思维框架,图虽然漂亮,却喧宾夺主了。
并且,将这个图画出来,如果不是有一定画画功底,必定要花不少时间。那么绘制这个思维导图的过程就变成了一个作画的过程,而不是整理思维的过程。
对于第二类,简单了不少,但是它的结构分布是发散、无序的,虽然线条简单,没有其他元素的视觉影响,但是我还是需要花时间去识别其内容间的逻辑关系,所以不是首选。
第三类是我菜。不只是画面的简洁、明了,文字的排放与内容的逻辑结构是一致的,每个层级的关系十分清楚,让人容易读懂且易于理解。
当然,以上的看法是基于我的思维习惯出发的。不同的人会对不同的图有不同的选择。
2.思维导图与列大纲有区别吗?
继续看第三类图,如果把里头的内容变成以下的大纲形式,是否有区别:
思维导图小入门
1. 使用工具
(1)手绘思维导图
(2)电脑绘制思维导图
2. 如何制作思维导图
3. 参考书籍
从理解内容的角度看,是没有区别的,两个表现形式都没有改变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没有妨碍阅读者理解内容的表达。
并且,这种罗列提纲的形式更容易编辑,比起画一个导图更节省时间。万维钢老师在《厚道的人应该怎么使用思维导图》中就十分推崇这种大纲式的表达。
而我则习惯了画图,因为图案的线条有引导视觉的作用,从而会让我更清楚思考方向是如何走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思维导图与大纲相互转换是有前提的:整理信息、要点罗列。 也就是,同一层级中,每个点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这个时候,使用思维导图和使用大纲罗列并无差异,全看个人选择。
3.思维导图的进阶使用:做决策与判断
整理内容和罗列要点只是思维导图一个小用法之一。更能发挥其作用的是做决策和判断。具体如何操作?
(1)一个会议的例子
以下内容参考自万维钢老师《厚道的人应该怎么使用思维导图》中的内容。
以一个会议为例子。
第一阶段:将所有的想法写出来,这个时候可以用树状图。
第二阶段:评估想法,将有联系的两个想法用线连起来。这一步很关键,是发现想法之间逻辑联系的重要步骤。
第三阶段:将淘汰掉的想法划掉,剩下的分出主次和执行顺序,然后整理出来。
(2)利用思维导图软件的工具
当做这种发散式的思考时,可以用mindmanager中“头脑风暴”的功能,也很方便快捷。
在“步骤”框中,先将脑海中的想法都打出来,然后可以合并同类项,对相同类型的想法分一组,在“定义群组以设置其优先级”中输入分组,之后,把之前打出来的想法拉到所属的类别中,最后点击“结束头脑风暴”,一个导图就出来了。
关于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还有很多大神,我之所以献丑,只是想表达一个观点:脱离思维导图的形式束缚,让图让为思维服务,才是使用思维导图的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