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终身成长》拆书第六篇,在讲理论之前,我想先给你看一个非常萌的视频。
一个熊妈妈带着小熊爬雪山。雪山相当得高,下面就是悬崖。熊妈妈噌噌噌三两下就爬了上去,小熊爬上去,滑下来,再爬上去,再滑下来,最后终于在第七次爬上了山顶。
看这个视频,一开始你会笑,小熊爬山的样子可太逗了!哟哟哟,滑下去了呢,哈哈哈。接着你开始有点担心,它到底能不能爬上去呢?要是掉到悬崖下面可怎么办?然后你会有点生气,熊妈妈心也太大了吧!也不下去帮帮孩子!但看到后来,你的鼻子会发酸,看着小熊小小的身影努力往上爬的样子,不知是什么就触动了心弦。最后,小熊爬上了山顶,和妈妈奔向远方,你长舒一口气,心里莫名多了些温暖又厚实的东西。
我不想在这里硬套成长型思维(事实上我很烦通过什么来硬讲一个道理),我只想说说那些纯粹的东西。
我猜不到熊妈妈的心思,她是着急呢?担心呢?还是淡定呢?作为思想复杂的人类,如果换作是我,看着南瓜在下面使劲往上爬,我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反应:
1. Cheerleader(啦啦队)
2. Judge(裁判)
3. Coach(教练)
总之我就是不能什么都不做,像熊妈妈那样。
熊妈妈的状态,似乎是人类无法理解的另一种状态。
你爬,我看着。
我是着急,但我不会下去陪你。
怎么爬?我不是示范过了吗?就照着我的样子爬。
滑下去了?再爬上来就是了。
嗯,我会一直看着你。
我不知道熊会不会有像人类一样的开心啊成就感这些东西,但我相信,滑下去七次又爬上去七次的小熊,在下一次遇到雪山的时候,会更快更从容地爬上去,说不定会征服更大的雪山。
强大的生存能力,是在一次又一次面对危险、挑战、困难的过程中获得的。这是生物对抗自然征服自然的方式,是种族一代一代活下去的生存法宝。显然熊妈妈知道这个法宝,但很多时候,人类却会忘记。
好,到了人类的理论时间了。
在孩子遇到失败时,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怎么做?
卡罗尔·德韦克教授在书里讲了一个例子:一个练体操的女孩输掉了一场比赛,如果你是她的父母,你会怎么做?
有五个选项:
1. 告诉她她是最棒的。
2. 告诉她是裁判不公平。
3. 安慰她说体操其实没那么重要。
4. 告诉她她有足够的能力,下一次肯定能赢。
5. 告诉她因为她没有足够努力,所以本来就不该赢。
从成长型思维的角度看,第五个选项是正确的做法。但作为父母,我们真的太容易用前四种做法了。
我清清楚楚记得有一次南瓜输了一场球赛,我是这么跟他说的:“你踢得很好,下次一定能赢!“
我知道是他技术还不够好,但我就是会选择用这种虚假的方式安慰他,为什么?
因为我有着这些根深蒂固的信念:
失败是不好的,会打击一个人的自尊心。
比赛是对一个人能力的评估,输了就意味着你不行,我不想你觉得自己不行。
夸你好会让你觉得自己真的很好,这会让你自信。(自尊运动毒害的结果)
这些信念的根源就是固定型思维。我们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是固定的,是需要不断被评估和证明的,失败就是对能力不行的宣判。我们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地把固定型思维的药水渗进了孩子的皮肤。
再来仔细看看前四种做法给孩子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以下内容引用自《终身成长》)。
第一种(你认为她是最棒的):这种说法并不是真心的。她并不是最好的——你知道这一点,她自己也清楚,这对于她的恢复和进步一点帮助都没有。
第二种(裁判不公平):这是责备他人的做法。如果问题在于她的表现而不在裁判时,你希望她以后变成喜欢将自己的不足归咎于他人的人吗?
第三种(安慰她体操没那么重要):这种说法会教给她,当她有什么事做不好时,贬低这些事情本身就对了。
第四种(她有能力):这可能是所有信息里最危险的一个。难道是能力自动带领你走向成功的吗?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你这次没赢呢?
我们来看看女孩的父亲是怎么和她说的,他选择了第五个选项。
“伊丽莎白,我知道你的感受。你对比赛寄予了如此大的希望,而且拿出来自己最好的表现,但是依然没能赢,你一定感到很失望。但是你要知道,你并没有付出100%的努力。有很多女孩练习体操的时间都比你长,而且比你更努力。如果这是你真心想要的东西,那么你就要全身心地为此付出努力。“
女孩记住了父亲的话,她花了更多时间来反复练习,完善全套动作,尤其是薄弱的部分。在下一次比赛中,她赢得了五个个人项目奖项,并夺得综合项目的总冠军。她就像那只不放弃攀登的小熊,通过努力最后爬到了山顶。
最后以德韦克教授的一段话作为今天文章的结尾:
“如果父母真想送给孩子一份礼物,最好的就是教会他们热爱挑战,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享受努力的过程,不断学习。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成为赞扬的奴隶。他们将拥有一种可以建立和修复自信心的终生有效的方法。”
愿我们的孩子能成为那只在雪山上永不言弃的小熊。
End
《终身成长》往期阅读分享: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