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流放者》是豆瓣和一个app里的人气作者破罐,以人气故事《出深圳记》为主线,记录的他入社会十年的经历:初入富士康工厂的艰辛;住在山里写作的隐居生活;漂泊在路上的见闻。本书讲述当代年轻人探索世界的迷茫、思考和心得,文笔精准而真实。
作者不仅写小说,还有诗歌。我是个蛮老土的人,不太懂诗,不过不妨碍欣赏其美好。我欣赏别人的点在于,不管你坚持的东西我懂不懂,你的坚持和努力本身就是一种美好。
除了诗歌,作者还经历了好多我做不到的事情:在深圳工厂当民工,在武汉山上过隐居生活,辞职跑写小说,不去上班跑去大学听文学课... ...生活是漂泊又非主流,看似路子没那么正,可谁又说得准,会不会正是这些漂泊成就了真正的自我呢?
作者决定逃出富士康时写道,
我不知道继续呆在那里会发生什么,但是那些生硬的厂房、机器、生产线,刺鼻的气味,拥挤的人群,千篇一律的制服,麻木的面孔,燥热的空气......现在想来仍让我心脏紧缩,长吸一口气仿佛有一个幽灵在我后背脖子上吹一口冷风。
很多人都能理解流水线工厂的艰辛和无奈,艳羡着白领生活的高端大气。其实真当了白领会知道,绝大部分职位根本就不需要创造力和思考力,哼哧哼哧加班熬夜改ppt格式,一遍又一遍重复无趣的销售话术,繁杂臃肿的沟通流程,大部分工作就是无趣的,乏味的,不管你怎么自我安慰,不过是洗脑自己好好提高忍耐力而已,说句不好听的,所谓白领的大部分工作,和流水线上的兢兢业业的操作,有什么分别?
不过是一个更难察觉到的、福利待遇更好的流水线工厂而已。
有时候选择逃离一下这种生活未必是坏事。人要活出真正的自己,只能通过不断的了解、审视、自省。新一代的年轻人,生存早就不是大问题,几千块的工作好找,但是看看周围年长的同事们,几年后的那样的生活你想要吗?
根据马斯洛的生存需求理论,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只要努力工作,按部就班,我们很容易就完成生理、安全、社会的需求,但是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却不容易,这事儿没有标准答案,没人能复制别人的行动就能实现,这是一条孤独的路,只能靠自己的思考和历练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