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身无象,应翠竹以成形。
法身无象,应翠竹以成形。
般若无知,对黄花而显相。
……
《大珠慧海禅师语录·卷下·诸方门人参问语录》记载:
志问:“何故不许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师曰:“法身无象,应翠竹以成形。般若无知,对黄花而显相。非彼黄花翠竹,而有般若法身也。故经云: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黄花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翠竹还能应用。你能么?”
志曰:“不了此意。”
师曰:“若见性人,道是亦得,道不是亦得,随用而说,不滞是非;若不见性人,说翠竹著翠竹,说黄花著黄花,说法身滞法身,说般若不识般若,所以皆成诤论。”
志悟,礼谢而去。
般若无知,对黄花而显相。
从文中的意思来看,世人中不明要义者,以“说翠竹著翠竹,说黄花著黄花”,无法参透般若、法身的真谛。而明性之人则知“法身本无象,般若亦无知”,参透真义后则处处皆可现形,翠竹、黄花不过是借用来说明此中道理而已。
说到底,所有有相的东西,都是自性中的妄念所变现出来的。虚妄和真实都是“心”的一部分,只不过表现方式不同。
从究竟的角度上讲,烦恼和菩提亦是一体的。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断烦恼,而是转烦恼。转烦恼为菩提。只要会转,那么一切时都是好时,一切事都是好事,一切人都是好人,一切境都是好境,若悟得此理,也就得大自在了。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青青翠竹,郁郁黄花,都是虚妄,虚妄就是妄念,就是迷惑了的自性。自性迷惑了就表现为种种世间的东西,即:贪嗔痴慢疑,而自性清净了就表现为流影波光,不滞一物,眼见所思皆是一爿梵天净土。
是以,翠竹黄花是这样,土石砖瓦也是一样。
觉悟了心是净土,随处可见喜乐,而迷惑了心是秽地,随处都是悲苦。
风动铃响,叶落随风。枯荣交替,随缘任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