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想的来”一直是我很习惯的一个模式,和潜意识里的期待。但心里这两年又多了一个观点:“按我想的来”不一定就是最好,这只是我的习惯。想用这篇文章记录下这方面最近的体会。
老公从8月中开始出差,十一回了昆明。由于YQ影响,单位要求,一直到今天还没回北京。昨天我来找他了。在这期间,经历了很多无奈,但心里也生发出一种感恩:虽然我和老公不在一起,但我们感情还是很好,家人都还健康,生活也在按自己的方式进展。
对于老公离开家这么长时间,我心里有很多抱怨:抱怨要自己处理生活所有问题,抱怨他也不知道关心我,比如送点小礼物给我个小惊喜啥的,抱怨他们单位搞一刀切,抱怨他行业情况不好不能灵活的辞职换工作。但是同时,因为我有个观点是活在当下,所以也知道自己要为自己的生活负责,自己安排好这段时间。
生活上,先是安排和一些很久没见的朋友们一一见了面,连接了感情。朋友见完了,又想念起爬山。老公在的时候春天秋天我们几乎每周末都爬山,他一走我也懒得动了。但越来越想念周末在山路上走,脚踏着石头和土地的感觉。后来和朋友约起了爬山,发现体验也不错。而且平时都是老公背东西,和朋友爬山都是自己背,发现体力也可以承受,对自己还多了一分认可。因为时间比较多,还有两次帮朋友用雨天晴萨提亚的应对模式和身体雕塑的方式做了梳理,收到了朋友的认可,我自己也很开心,感觉自己的萨提亚武器库装备做了升级。另外他不在的时候每天都是自己做饭,发现自己能把自己照顾好,也很满意。老公不在可以分给工作的精力也多了些,有点享受聚焦工作,高效完成工作的成就感。
这样到11月初,我不淡定了。因为本来以为是开完会他们单位能让他回来,但是竟然还不能回来。我俩都开始抱怨和焦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团聚。可是北京疫情严重,中高风险地区都上百了,全国各地也是疫情散发,在外地的朋友北京健康宝几乎都是弹窗,进京难,所以对于离京来找他我也有点发怵。
在这样的焦虑中,我约了一次教练。从工作谈起,谈到了婚姻。在教练的陪伴下,我看到见不到面我的无力有一部分是期待和老公有更深的情感连接。然后我们俩就开始想办法,比如之前我买了《获得幸福婚姻的7法则》,里面有很多小练习,他一直懒得和我做,但见不到面倒津津有味的做起来。然后我俩也慢慢聊到,他心里和我心里,都还是很渴望见面。
忘了哪位朋友的一句话说:你要去昆明就早点去吧,要不就北京这情况,再等等你去了可能还得被隔离。一下戳到了我,开始更加明确的酝酿出京计划。本来11月10-13号有萨提亚课,但是8号下午因为北京疫情机构临时通知取消了。当天我和老公就商量好我周末去昆明,9号和老板请了假,又忙了下必须完成的工作,买机票,收拾了行李,11号一大早出发,飞到了昆明。11号下午,YQ政策放宽的通知也发出来了。
这次来昆明还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改口,以及和老公家亲戚吃饭。这次是我婚后第一次见到老公的爸妈,所以刚改了口。因为YQ情况,也不知道老公下次能回昆明是什么时候,而且他单位也可能这两天政策一松又要火急火燎的让他回去,所以这周要和亲戚把饭吃了。如果近一年疫情还不松,这可能就是我们的婚宴了。虽然这个情况不符合我的预期 - 结婚前还是希望可以更有仪式感一点,起码双方父母都在,两个人订做好看的衣服,然后请比较近的亲戚朋友一起吃顿饭 - 但是跟着生活走吧,起码在昆明吃了饭,等老公回北京再吃了饭,也算一幢人生大事完成了。既然情况就是这样,胳膊拧不过大腿,与其与生活搏斗,不如顺流而下,把力气用在我真正在意的地方 - 我俩的是不是互相更有信任感了,更能一起面对困难了。
这三个月,生活没有按我想的来。但是还是在按我希望的方向在进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