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部战争史,一部刀剑影相互交错之历史,既有周期性的农民战争,也有国内各大割据政权之间的混战,在中原王朝走下坡路之时还会出现游牧民族入侵,华夏大地狼烟四起。正因为如此,历史上才出现了许多名将,他们许多人是从小兵干起,而后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成为帝国的顶梁柱。不过,名将的下场一般都很惨,功高震主是原因之一,政治水平低下才是关键,尤其是当名将遇到疑心较重之君主时更是如此。历史上,有一次敌军兵临帝国都城之下,十万铁骑喊杀声不断。将军闻知后,立刻从营地出发,亲率9000精锐回京勤王,皇帝先是很高兴,犒赏了他。可惜,没过多久,这位名将就被皇帝给杀了。
1368年,朱元璋命令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汤和等名将统帅25万大军北伐,攻入大都(北京)将不可一世的蒙古铁骑赶回草原放羊,建立起刚性十足的大明帝国。不过,明朝的皇帝几乎都不太喜欢管事,为了实现大权独揽,只好让内阁文官集团与宦官相互斗争,以维持战略平衡,结果导致朝政败坏,内部矛盾重重,边患迭起。1617年,曾经在辽东总兵李成梁麾下效力的努尔哈赤宣布起兵讨明,连续在萨尔浒之战、沈阳辽阳之战、浑河之战、广宁之战等重大战役中取得胜利,歼灭明军十余万人,夺取城池七十余座。此时,努尔哈赤威望达到了极点,扬言要进攻山海关,直到他遇见了袁崇焕,才知道何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之道理。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广东东莞人(一说广西梧州人),明末著名战将,督师蓟辽,屡次击败后金军队,堪称帝国顶梁柱。袁崇焕本是从事文职工作,明军在广宁惨败后,他单骑视察山海关,回朝后直言:“只要能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可以镇守山海关”,可谓是豪情万丈。为此,时任辽东经略的孙承宗十分欣赏他,并将其视为亲信,让他修筑“宁锦防线”,抵御后金军队的袭扰。事实证明,袁崇焕还是有几把刷子,首战宁远时,凭借手头仅有的一万余人硬是击败了努尔哈赤13万大军,据说还一炮打死努尔哈赤。次年,新任大汗皇太极表示不服,亲率十余万骑兵攻打宁远、锦州,结果还是输得一塌糊涂,只能望城兴叹。
经过了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两次大战后,袁崇焕威望高涨,但因跟宦官集团关系不好,受魏忠贤打击,只好辞官回家。1627年,天启帝驾崩,弟弟朱由检继承大统,是为崇祯帝。崇祯即位后,设计除掉魏忠贤,重新起用袁崇焕,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同年7月,袁崇焕从家乡返回京城,面见崇祯,并提出自己守卫辽东的策略:“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防守是正规的策略,攻战是变通的策略,和议是辅助策略的说法。执法在循序渐进而不在突变猛进,在追求实效而不在贪图虚名。”崇祯对此表示同意,并授予他尚方宝剑,节制关外军务,升任蓟辽督师。
崇祯二年(1629年),来自四川、湖广等地士兵因欠饷不发而闹兵变,准备搞起义暴动,但被袁崇焕用计平定。经过此次兵变后,袁崇焕发现明朝边防漏洞实在太多了,因为没有钱(明末财政问题堪忧)士兵屡次闹事不说,许多重要的关口均处在半废弃状态,尤其是蓟门、遵化一带的防务更是如此。守住辽东,这对袁崇焕来说问题不大,但若要各地兼顾则有点难了,毕竟人不是万能。为此,袁崇焕连续三次上书崇祯,希望朝廷加强蓟门、遵化防务,以免后金军队绕道蒙古从这两处入寇中原,威胁京师。可惜,朝廷却因为他推荐的总兵人选被弹劾,不予理睬,终于酿成严重后果,十余万铁骑兵临城下。
1629年11月,由于无法拿下宁锦防线,皇太极接受汉奸高鸿中建议,亲率十余万八旗劲旅绕道蒙古,从龙井关、大安口进入遵化劫掠。此地本是蓟辽总督刘策管辖,不属于袁崇焕管,但本着“见死即救”之原则,袁崇焕亲率9000关宁兵精锐作为前锋,火速进京勤王,沿路经过的抚宁、永平等地逐路置防,逐城设守,设计截断皇太极的归路。11月中旬,袁崇焕到达蓟门,立刻摆好阵形,准备与皇太极在此作战,可皇太极却连夜拔营,往北京进军。为此,袁崇焕大惊,只好强令部队前进,“士不传餐,马不再秣”,比后金军提早三天赶到北京。崇祯见到袁崇焕后,十分高兴,于是下令犒赏三军,以激励士气。
皇太极到达高密店时得知袁崇焕大军已经抵达北京,想要突袭大明帝国首都已经不可能了,于是便决定与袁崇焕在此大战一场,毕竟自己人多,不怕吃亏。11月20日,两军在广渠门交战。袁崇焕令戴承恩在广渠门列阵,祖大寿于南面列阵,王承胤在西北列阵,自己则在西面列阵以备战。中午时刻,清骑兵从东南面进攻,祖大寿率兵奋力接战,双方互有伤亡,但后金军无法靠近城池,只好退回阵中;刘应国、罗景荣等人率兵进行追击,杀伤后金兵千余人,但自己损失也不小。关键时刻,袁崇焕再次拿出撒手锏,他派遣任守忠率领五百人用火炮轰打后金军大营,八旗兵虽骁勇善战,但毕竟挡不住火炮,于是皇太极下令撤军,北京之围宣告解除。
皇太极撤军后,袁崇焕并没被胜利冲昏头脑,在各路勤王兵以及自己的主力部队抵达之前,绝不会主动交战,毕竟野战明军不是后金兵对手。袁崇焕当时的想法是:先截断后金退路,待到各路援军云集,再组织力量与皇太极决战,就算不能全歼,至少也要让他们掉层皮。可惜,崇祯此时疑心大起,认为袁崇焕与皇太极有勾结,于是下令逮捕他,七个月后,凌迟处死,自毁长城。要知道,袁崇焕被关在监狱时,八旗兵并未完全撤出,若不是他写信给祖大寿,还不知何时才收回永平等四镇呢?就此而言,袁崇焕真是为大明着想,忠心可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