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做评判、指责或用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很难做到的。
在马歇尔.卢森堡的著作《非暴力沟通》一书中,作者认为,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就是:观察。
可见,观察在沟通中是多么的重要。
1.对观察的要求:只观察,不评论。
与人沟通时,对于观察,有什么要求呢?
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而不对这件事做出评论。
这是因为,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的人,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2.区分观察和评论,不随便给人贴上负面的标签。
比如,“上午十一点了,张强还在睡觉”,这就是在表达自己的观察。
如果这句话变成“上午十一点了,懒惰的张强还在睡大觉”这句话,就是评论了。
评论张强懒惰的人,可能不知道,他昨天连夜修改了一个重要的企划方案,熬夜到天亮,此刻他正在补休息呢。
观察和评论的区别就在于,观察是给人呈现当下的事实,而评论是由事实让你所产生的感受和想法。
在我们不了解事情的起因时,不要轻易地根据自己的标准和理解做出评判。因为一旦给对方贴上了负面的标签,很容易对别人产生消极的影响。
比如,”昨天晚上,妹妹看电视时啃指甲。”这是观察到的事实。
“昨天晚上,妹妹看电视时啃指甲。她是一个不讲卫生的人。”这是观察到事实后给妹妹贴上标签“不讲卫生”。
妹妹真的是个不讲卫生的人吗?未必就是。也许是她的手指被夹痛了,她正在用嘴巴帮助缓解疼痛呢。
可见,过于主观的评论,随意给人贴上负面标签,并不能让我们的沟通更友好,反而会引起对他人的误解。
3.利用观察和正面评价激励对方,让沟通充满爱。
观察时,加上负面评价,会引起他人不满或误解。但如果我们在观察时,用上正面的评价,则可以起到激励对方的作用,让沟通充满爱意。
比如,看到孩子写完了作业,经过检查后,发现作业完成得很好,就可以夸奖孩子:“你这么快就写完了作业,不但字迹端正,而且还没有错题,你真棒!”
这时候我们的夸奖就是有具体观察的,孩子在这样的表扬中,不仅清楚地知道自己哪里做好了,还从中感受到浓浓的爱意。
在沟通中,我们一定要学会说出自己的观察,而不是一味地评价,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评价,都无需说得太多。
4.区分观察和评论的技巧
观察是多么重要,作为听者,我们该怎样准确地区分出对方说出的话,是观察还是评论呢?
比如下面的例子,可以让我们学会区分观察和评论。
例子一:
a.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观察和评论被混为一谈)
b.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欧文没有进一个球。(观察和评论被区分开)
例子二:
a.闺女花钱大手大脚。(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
闺女上周刚领到工资,第二天就花了一千八百元买衣服。(观察和评论被区分开)
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的的叙述,往往带有自己的主观看法,很容易让对方觉得自己受到了冒犯。
作者指出,如果我们在表述中带有“每次”、 “曾”等词语,可能表达的就是观察结果。而表述中出现“总是”、“从不”等词语,表达的通常是评论。
比如:
a.我看安迪打了几次电话,每次都至少打半小时。(观察)
我不记得你曾写信给我。(观察)
c.你总是很忙。(评论)
d.在需要她的时候,她从不出现。(评论)
另外,作者指出,“经常”、“很少”这样的词语,有可能混淆观察和评论。
比如:
a.你很少配合我。(评论)
b.我最近组织了三次活动,你每次都说不愿意参加。(观察)
c.他经常来。(评论)
d.他每周最少过来三次。(观察)
总之,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运用的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评论,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这样的沟通,让对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