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一早看到群里及朋友圈都在发冬至相关的祝福。
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殊节气,在冬至这一天中国南北方会有不同的习俗,北方大部分地区会吃饺子,而南方会吃汤圆。
之前没怎么研究的我,比较好奇南北方差异有哪些呢?
记忆中我们南方人过节日,常吃的是汤圆。汤圆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象征着团团圆圆,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除了冬至,过元宵一般也是吃汤圆。记得我小时候最爱吃的就是它,到现在也还是最爱黑芝麻汤圆。
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汉族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冬至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
在我国的江南水乡,在冬至之夜也有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这里有个小故事。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不过,这个疫鬼最怕红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红豆糯米饭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而北方人过大多数节气,都是要吃饺子的,饺子在北方人看来,是迎接节日的一项礼仪,不吃饺子,就不算过节。北方的饺子确实是百吃不腻,家家必备。
我自来到北方后,从开始不怎么喜欢吃饺子,到后来也变得爱吃起来。现在还跟着学包饺子了,特别是现包的新鲜饺子,热气腾腾的,的确很美味呀。
那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呢?之前倒是听过冻耳的故事,原谅我之前的一知半解,发现自己对这个节气太不关心了。今天需要补补课,于是专门学习了解这个来历,特记录如下。
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是南阳稂东人,著作有《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
走到家乡白河,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决心救治他们,于是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吃了一段时间,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来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冻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这种食物即为“饺耳”、“饺子”,在冬至和年三十、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冬至这天吃饺子,是为了纪念谁?原来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发现自己知识太浅薄了,后面借着在简书日更与学习,需要慢慢补啦。
我记得自己小时候也爱冻耳朵和冻脸,还有冻脚。来北方后,室内都有暖气,很舒服,就再也没有冻过了呢。但在南方,冬天还是比较冷,最关键室内没暖气。虽然现在家里条件比之前好多了,也有电暖气之类的取暖设施。但爸妈经常在户外活动,今晚给他们打电话,特的把上面的方子讲给爸妈听,让他们冬天也多做一些“祛寒娇耳汤”,去去寒啦。
今晚吃啥?先生还没回家。哈哈,想起来冰箱里饺子和汤圆都有呢。还好,我们一家都来自南方,不会为南北差异纠结吃啥了,不过现在吃啥都行,听先生意见吧。突然发现我们单位还挺人性化的,早餐供应了汤圆,中餐供应了饺子,哈哈,南北都照顾到了。
友友们,你们晚上吃什么呢?
冬至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