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内容到一个宁老师最敬佩的经济学家:奥尔森
1. 集体行动的困境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他的理论就是在集体行动的过程中,总会有人偷懒。团队的规模越大,偷懒的人越多。团队成员中不出力却获得劳动成果的现象,被称为搭便车。
除非存在着强制或者其他的手段,当人数越多的时候,每个寻求自我利益的人越不愿意采取行动去追求共同利益,或者团队利益。
2. 搭便车现象
当一个团队遇到的问题的时候,压力是由所有人共同分担的,团队的成员越多,每个人承担压力就相应越少。
在家族企业发展过程中,常常出现第一代创业,第二代守业,第三代重整的现象。原因就是平分财产所造成的搭便车现象。
3. 如何最大程度避免搭便车现象
作为一个领导者,一定要在团队搭建和团队建设中格外注意搭便车问题。有无意的,有有意的,有短时间的,有持久的。领导者需要对搭便车情况 的性质,首先作业判断,以便作出相应安排。
主要的控制方法,从业绩评估的角度来进行。尽可能减小评估范围,尽可能建立起一个团队成员个人努力、业绩和收益之间的对应关系。
注意评估方法:领导者为下属打分,成员间互相评分。进行评估时要强调评分依据,一讲依据就有事例,有事例就方便别人改善。主观评价所占的比重不宜过大。还可以让优秀员工推荐人员入职,一年后表现良好,就将获得推荐金。
4. 课后思考:
团队中有搭便车现象吗?有没有办法控制?
肯定有,财务部工作没有办法完全公平,总有些工作量大些,有些工作量小。且业务能力强的人,往往承担更多的工作。对于信得过的人,我的临时任务也倾向于他们安排。存在能干者多做,短期看收入并不一定有变化。长期看就是在培养一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有的人能熬得住就成长了,有的人坚持不了就退出了。这算是主观评价。
另外通过量化的指标来评价。对每个岗位设置提供结果的清单,每个指标有权重,由三级打分平均,组长,副部长,部长分别评分。23个人的团队细分到6个小组就2-4人。分组后由组长带领组员开展工作,职责分细后,人少,管理难度降低,这样来尽量避免员工搭便车,又锻炼组长的管理能力,为部门梯队建设储备人才。
工作中难度是,部门无岗位工资 ,无组长津贴,调动积极性难。因为招聘时工作中去发现员工的自发责任心就是特别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