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能,一个致力于让自己的梦想窒息的集团。在姚老板的带领下,先后终结了宝能城项目、新能源汽车城项目。
宝能:我们一直在路上,一直在换路
姚振华最早是通过地产行业发家的,然而在凭借170万资金撬动了几亿资本获取暴利之后。姚老板并没有继续做实业,搞房地产,而是看重了货币金融市场存在的巨大价值。
换句通俗易懂的话来说:姚老板爱上了空手套白狼。
姚老板一路布局,即通过不断的重复贷款,以假股从浙商银行里借出真钱的形式来维持投资的资本运作。通过不断担保抵押,在银行中以少量投资贷出大量货币,以便收购新的A股。
资金有了,实业又该如何发展呢?
千万别小觑姚老板钻政策空子的能力,实业不行,他就瞄准股权市场中实业做大但股权极为分散的潜力企业。宝能通过大量收购散股,占据大比重股权成为各企业的第一大股东,掌控话语权。
一路走来,“宝能系”收购了前海人寿,又先后入股宝诚股份(600892.SH)、深振业A(000006.SZ)、天健集团(000090.SZ)、中炬高新(600872.SH)、南玻A(000012.SZ),定增华侨城A(000069.SZ)、中国银河(06881.HK)、世达科技(01282.HK)即更名后的中国金洋等公司。
宝能自己虽然不做实业,但姚老板买下的公司遍布各个领域,买下来的公司看上去蒸蒸日上,实际上做一个凉一个。
地产、保险、汽车、物流等等,各行各业,无所不包。
在通过该收购地产龙头公司来实现宝能自己的地产计划失败之后,宝能地产披挂上阵,开马甲布局地产全产业链。为此宝能一连开了两个马甲,一个是宝能城发,用于想办法为公司获取土地,主打产业地产招牌。另一个马甲则是宝新实业集团,该集团的性质与宝能地产类似。从2017年就启动了上市计划,一直秘密推进至今。
后面地产项目状况频发,姚老板就转头提出新能源汽车城项目,一样的圈地,一样的空手套白狼。宝能跟政府许诺斥巨资,在实际投入上一如既往的缺钱。
汽车城项目最后也成了一场“联动云”式的自产自销,40多家经销商维权的闹剧。
梦想靠空中楼阁一样的资金支持
宝能目前投资个品类公司的现状是“形式合规,实质不合规”,资金全都是低成本从银行贷款出来的。宝能现在的配资行为藏在各种形式的资管计划下,贷款放在银行理财产品下,一味的打法律擦边球。
从2015年前海人寿的案例中就可以看出宝能的融资手法。
在“假股真债”的商业套路中,合伙企业的资金投向,总体分为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支付前海人寿股权转让对价,资金流动约57亿元;第二部分将钱用于向钜盛华增资,再由钜盛华向前海人寿增资,用于这部分的资金为60亿元;第三部分通过二级市场增持上市公司股份,运用资金为82亿元。
在前海人寿的股权转让中,浙商宝能基金向钜盛华增资10亿元,并向钜盛华发放股东借款47亿元;钜盛华将这部分资金,与其它渠道筹集的资金一并用于受让前海人寿的股权,单纯从表面上看来,这是一个1:2的配资;但实际上出资方和融资方均是“宝能系”关联公司。因此,相当于钜盛华在投资前先向浙商宝能拿到融资57亿,实际钜盛华向浙商宝能基金投入的LP资金仅为10亿元,就拿到了浙商银行理财资金通过华福证券投入资金高达132.9亿元的投资,仅仅第一部分的融资杠杆率就高达14.29倍。
“股价一旦掉头,宝能及其关联公司将面临全线崩溃”。一但股价下跌,所有的质押股权贷款、资管计划均危如累卵。正是由于宝能特殊的资金链,决定了宝能的每一笔资金都不是确实存在的,所谓的造城梦不过是建立在泡沫般蓝图上的空中楼阁,破碎不过在旦夕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