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2018年第一次看完《红楼梦》所思所想
《红楼梦》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但是这么大岁数了没看过,所以2017年年底拿起了这本大块头,书都约有一斤重,拿着都压手,刚开始看了一二章回就犯嘀咕,猴年马月能看完呀,一共一百二十回,许多的人带着他的故事扑面而来,就别说理清他们的人际关系了,首先把人名记下来都很不容易,不过比看《百年孤独》宽慰了许多,至少这些忙不迭出现的人物名字短了许多熟悉了许多,稍微不那么吃力。每一章回都内容扎实,有时候有一些不认识的字,有时候唯美大气的诗词徐徐而来,分分钟让你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就是个大文盲,不如书中十几岁的主配角,因为自己在他们那个年龄的时候只会玩泥巴,曹雪芹肯定说,怪我喽。 然而,自己选择的书,跪着也要看完。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红楼梦》。
一说起《红楼梦》就会说起贾宝玉、林黛玉。林黛玉哭哭啼啼,身体不好,一开始就搞不懂为什么贾宝玉喜欢林黛玉。难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然而出于对爱情的拙见,出现的先后顺序不重要,相处的时间长短不是主要原因,是心灵的相通,会带来多巴胺,愉快玩耍,soulmate那种。自那次贾宝玉在王宝钗劝他多读书考取功名时候的训斥,讲了颦儿就不会劝他追赶仕途,了然了他两的爱情。然,作为俗人一个,能够理解,但并不支持,难道男儿不就应该发愤图强考取功名光耀门楣,实现个人价值的吗?这一次,站宝钗。
社会我凤姐,人狠话也多。年纪轻轻,治家有方,办秦可卿丧事时候,准时点兵点将,杀鸡儆猴,分摊到户,各司其职,果敢历练,特别精彩,处理方法堪为MBA教学模板,坐在堂前就是霸道总裁的即时感。凤姐过生日那次,心疼她第一次,鲍二家的和贾琏应该被拉去午门。后来贾琏包养尤二姐的处置方法,也是典范。(小小插播,87版里的贾琏是真帅,怪不得我凤姐看不上贾瑞。后面种种,这种帅也会觉得恶心,弃之。)恶心的人设太狗血,不予评断,不值当浪费笔墨。书的后四十回真正的让人觉得换了作者,怎么怎么情节膈应,搭不上调,87版红楼梦电视剧顺应曹公心声,像是他的结尾。然而为什么要我凤姐血崩呀,在现在立马就找协和最好的妇产科医生张羽老师给她看好。然而为什么要让她去的那么卑微,看着她去后被狱监用草席一裹拉着在白茫茫雪地里拖着走,泪水决堤,强烈地想要给编剧寄刀片,为什么这样对待我凤姐?倘我凤姐在现在的新时代,第一次就休了他,且不说找个疼爱自己的过美好生活,就是自己独一个也会生活得风生水起。
关于吃食。红楼里各种讲究,刘姥姥进大观园里提到的茄夹,宝钗吃的耗时耗力的冷香丸,妙玉泡茶的雪水,秦可卿去时惦念的枣泥山药,薛姨妈的鹅掌,雪天时的烤鹿肉,等等等等,不胜枚举,满纸的口水。
关于诗词。因为不太懂,就觉得好高深啊,怎么以前的大户人家,孩子十几岁就这么会作诗,也不由得想曹公的脑袋到底是怎么长的,怎么随口就来,美到你只能由衷地像刘姥姥一样感叹,高,实在是高。吃螃蟹赏菊、雪里鉴梅原来可以这么地有文化。
曹公还把许多金句、人性、人际交往掰碎了讲出来让你深省,例如“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不经意地蜻蜓点水似的接济底层人民刘姥姥,换来了相交深厚的达官贵族落井下石对比下的涌泉相报。
探春、李纨和宝钗主持的大观园包产到户,是不是给了1978年的政府灵感,自给自足,丰衣足食。大观园之前有多热闹,之后的寂寥就有多深刻,难道就不能不写悲剧吗?
荣宁大厦轰然倒塌,抛却政治因素,抄家时抄的都是当票,再次说明了理财的重要性。自古以来,眼比肚大,入不敷出,是根本原因。经济行为也是人性行为,如果理解了人做出行为的动机,把握经济走势就会走在前面。
书看完,仿佛在金碧辉煌的精神大观园里逛了圈,入戏太深,梦不愿醒,愿他们都是十来岁刚出头的美好年华,还是小戏骨的样子。
2018.03.27 00:05
by景
新浪微博:@美艳部落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