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觉得“刻舟求剑”是讽刺,长大之后才知道,它的悲剧内核是遗憾。所以黄庭坚才写《追忆余泊舟》:“往事刻舟求坠剑,怀人挥泪著亡簪。”其实多年之后才明白,有时候人们求的不是那把剑,而是怀念那年那人那事。
小时候觉得怎么会有人做“掩耳盗铃”这种傻事?长大之后才知道,你我皆凡人,自欺欺人说到底,也不过是一种自保。有时候,笑不是情绪,而是一种保护色。
只有当失去至亲时,才知道李密的《陈情表》中:“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背后的深情。亲人的离世不是一场暴雨,而是一生的潮湿,即使在余生里曝晒许多年,依旧在心里留有痕迹。
当面对和周围人的巨大差距,才知道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这需要不断的修行,才能长出强大的自信。而这修行则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完成。
当独自闯荡社会,才知道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浪漫难觅,知己难求,可贵的不是那一晚的月光,而是月光下推心置腹的我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利益是维系人际关系的核心纽带,我何时才能找到自己的“张怀民”?可能永远找不到,因为我永远不能成为“苏轼”。
当事过境迁,时过境迁,所有努力付出都有了结果,才知道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功不唐捐,命运最终会嘉奖每一个相信天道酬勤的人。
闭环一般指闭环结构,也叫反馈控制系统。闭环是一种循环的逻辑,通过将系统输出量的测量值与所期望的给定值相比较,产生一个偏差信号,利用此偏差信号进行调节控制,使输出值尽量接近于期望值。
那么,什么是教育的闭环呢?或者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如何去完成闭环管理呢?
我们从小学到中学,上过的每一堂课,学过的每一篇课文,尽责尽职的老师们都会声情并茂地给我们讲解分析,有时候老师们被课文中的情节和思想感动得无语凝噎,但是当时还是孩子的我们却依旧无动于衷,我们理解的是文字的意思,却体会不到作者写作的深刻含义。不是因为我们情感浅薄,而是因为我们当时还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涉世不深,阅历浅,自然体会不到已经历经沧桑的作者们写出的深刻文章。当然这也无可厚非。
教育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就像一个闭环。时常觉得我们在学生时代课本里面学过的那些课文,有的很平常,有的生涩难懂,现在读起来确实思绪万千。也许多年后的一个瞬间,你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就像是被子弹命中的时候。那一刻,教育的闭环就完成了。
初读不识文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我现在再读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时总会反反复复诵读很多遍,然后每读一遍,心中就多一股力量,原来那个就是生命力的生长。再读朱自清的《背影》时,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自己的父亲来学校看我,然后又匆匆离开时的背影。
所以,当我们长大后,听到孩子们说,他们的人生是用来体验的,不是用来背书、刷题和考试的时候,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和一位母亲,竟也无言以对,只是笑笑不语。我该拿什么去开启他们读书的欲望呢?
可是,孩子们哪里知道,如果他们现在不努力读书、不勤奋刻苦、不通过一场场的考试、不能到一流的学校去学习,等将来他们步入社会,又该凭借什么去体验他们的人生呢?
我想,无论是读万卷书,还是行万里路,都应该是打开孩子们视野、开启孩子们智慧之门的钥匙,即使不是万能钥匙,但读书一定是目前让孩子们进步和获益的最快捷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