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浓缩的人生。它借助光与影,向我们展示别人的人生和生活,不经意,却照进我们心灵最幽暗的角落,恍然发现,电影里的别人,原来也是自己。《玛丽和马克斯》这部动画片就有这种力量。
《玛丽和马克斯》是一部来自澳大利亚的黏土动画片,具有淳朴、自然、立体、明快的艺术特色。影片由亚当艾略特执导,于2009年在美国上映。
电影讲述了美国和澳大利亚一老一少两位笔友,横跨两大洲,通信20多年的故事。电影情节单一,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据说,是导演本人半自传体的一部影片。
看似漫不经心的诉说,看完整部影片,却会不知不觉流下泪来,为主人公纯真的友情,为那份相见恨晚的遗憾,也为喧嚣尘世里那个孤独、不完美的自己。
孤独的小女孩和中年大叔
玛丽是一个8岁的澳大利亚小女孩。长着一双泥浆色的眼睛,头上是屎黄色的胎记。她生在一个没有爱和温暖的家里。妈妈维拉说她的到来是一场事故。外公说小孩子很小心的,藏在啤酒瓶底。言下之意,爸爸妈妈没有感情,她只是父母酒后意外的产物。
妈妈喝酒、抽烟、偷窃、经常大醉,‘很难被看透 ’。爸爸在一家茶厂工作,给茶包贴标签。工作之余,他宁肯坐在仓库里,边喝酒,边摆弄死鸟标本,也不愿回家。
家庭很冰冷,玛丽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温暖和爱。小小年纪的她,很多事情都想不明白,她自卑、孤独。自己做玩具玩,养了一只叫伊斯的鸡,喜欢看诺布莱一家的动画片,因为有许多的朋友。玛丽想象着,有一天嫁给一个叫灰伯爵的男人,在英格兰的一座城堡,生9个孩子,养2只鸭子和一只叫凯文的狗。
“闻着湿漉漉的鸡发出的气味,吃着罐子里甜丝丝的炼乳,看着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听雨点落在屋顶的声音”,这让孤独的玛丽觉得,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与此同时,在美国纽约某一幢灰白色楼里,住着一个叫马克斯的44岁中年男人。他独居、贪吃、肥胖,笨拙,有着不堪回首的童年经历。4岁时,爸爸把他和妈妈丢在农场里,6岁时,妈妈用叔叔的枪自杀了。
因为孤独的缘故
作家刘震云在《一句顶一万句》里写到,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他书里写的剃头的、杀猪的、卖豆腐的,当厨子的,在戏班子里敲梆子,建筑工地爬架子的、澡堂里当服务生的,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卑微的个体,小心而潦草地活着。由于环境、际遇和利益等不同,人与人之间缺乏诚信,能够说贴心话,温暖灵魂的朋友并不多,大多数都活的很孤独。
周国平也曾说,孤独是人的宿命,爱和友谊不能把它根除,但可以将它抚慰。
玛丽和马克斯,通过书信借助爱和友谊,抚慰了彼此生命里的孤独。
一个偶然的机会,玛丽照着通讯薄上的地址,给马克斯写了一封信。问他美国的孩子从哪里来的?请他做自己的朋友,还在信里附上了一个樱桃巧克力棒。
马克斯把玛丽的信读了4遍。像往常一样,面对新事物和压力,就陷入困惑和不安境地,心神不宁,行为错乱。
但他凭窗远眺了十八个小时后,决定接受这个朋友。他告诉她,美国的孩子不是可乐罐里发现的。4岁的时候,母亲说,是犹太祭司下的蛋孵出的。如果不是犹太人,就是天主教的修女孵下的蛋长出的。并向玛丽寄去了巧克力的新配方。
他期望玛丽回信,因为他一直想要一个真正的朋友,而不是一个隐形的,也不是宠物或橡胶玩具。
玛丽的妈妈却对马克斯不感兴趣,觉得他不配做女儿的笔友,气愤地把信扔进了垃圾桶。幸运的是,在倒垃圾时,信又被玛丽养的鸡捡了回来。
自此,两个年龄相差悬殊,远在两大洲的一老一少,成了忘年笔友。
知无不言的朋友
玛丽和马克斯在信中无所不谈。玛丽向他诉说苦闷,寄澳大利亚巧克力和自己做的橙色绒线球。这是马克斯灰暗生活里的一抹亮色。
马克斯将绒线球绑在帽子上,对玛丽知无不言,告诉玛丽自己此生3个梦想。拥有全部的诺布莱玩偶,吃不完的巧克力,拥有真正的朋友。
玛丽的问题让马克斯困惑。因为‘爱对他来说像潜水艇一样陌生’,他只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爱情经历,他感受到爱,却不会表达。于是,他更加焦虑,住进了精神病医院,接受了为期8个月的治疗。
恢复健康后,马克斯却不敢给玛丽写信了,怕给自己找麻烦。接着他中大奖,买了终身享用的巧克力,完成了人生的全部目标后,把剩下的钱给了邻居老太太艾唯。但他还觉得少了什么,他总是想起玛丽,因为她给了他真友谊的感觉。
心理医生伯纳德告诉他,“真友谊要用心体会,不是用眼睛看的”。建议马克斯向玛丽写信表达自我。马克斯于是向玛丽敞开心扉,告诉自己是一名亚斯伯格综合征患者。但不喜欢被人当做残疾人。
玛丽给他寄去了一瓶眼泪,这让马克斯非常开心。
“下雨天羊会缩水吗”“为什么老头会把裤子提的很高”,马克斯不断解答着玛丽各类古怪稚气的问题,两人信封里,装满了奇形怪状的巧克力,跨越千山万水,穿梭在两大洲之间。
我们都是不完美的人
后来,玛丽的生活发生一系列悲喜交加的变故。她的爸爸在探测金属时,意外死了。母亲因为自责,喝酒时误喝了剧毒防腐液也死掉了。
玛丽成了孤儿,她在母亲的葬礼上扔掉了可以感知心情的变色戒指,却赢得了戴米恩的爱情。
他们结婚、蜜月旅行,玛丽重获自信,笑容灿烂,还依照马克斯的案例,写了一本研究他病情的书。但玛丽的高兴让马克斯‘很受伤’,觉得玛丽背叛了他,当即写信跟玛丽绝交,并拔掉了打印机上的M键。
玛丽的兴奋像阳光下的巧克力一样消失了。她默默销毁了所有的书,变得一蹶不振。丈夫成了‘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的人。她向马克斯道歉,却迟迟得不到回应。每天怀着兴奋和惭愧来到邮筒前,却总是失望。
某天,丈夫告诉她,爱上了新西兰牧场的同性挚友,离她而去。
玛丽陷入了绝望。一个下雨的夜晚,她想到了自杀。但最终战胜了自己,放弃了这个可怕的念头。
马克斯把全部的诺布莱玩具寄给了玛丽,作为原谅她的礼物。回家的路上,马克斯很开心,他坐下数星星,觉得世界完全恢复了平衡。
他在信中说,‘亲爱的玛丽,我原谅你,你并非完人,你有缺陷,我也一样。所有人都不是完美的。小时候,我想成为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
谁的人生不是千疮百孔
影片最后,玛丽背着孩子,到纽约看望马克斯。却发现马克斯已经坐在椅子上,静静离开了人世。他把玛丽所有的书信,布置了一整面墙。玛丽握住了他的手,泪水在眼里滚落。
马克斯走了,他并不孤独,因为他说过,玛丽是他此生‘最好的朋友,唯一的朋友’。
看完片子,脑海里依然回荡着,马克斯给玛丽信中引用伯纳德医生的话,‘如果我在一个孤岛上,那么我就要适应一个人生活……他说我必须接受我自己,我的缺点和我的全部,它们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只能接纳’。
‘然而,我们能选择自己的朋友,我很高兴,选择了你……每个人的生命都像是一条长长的人行道,有的平坦,还有一些,比如我的,就会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你的道路就像我的一样,不过或许没有那么多裂缝。但愿,某一天,我们的人行道能够相交,那时,我们可以分享同一罐炼乳……’。马克斯对玛丽说。
谁的人生不是千疮百孔?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完人。出生、家庭、长相,爱情,死亡,很多事,都不是我们能选择和左右得了的。卑微的我们,在凉薄的尘世行走,时常会孤独。
我们或曾有过同样的经历,某个深夜,突然想说说话,一遍遍翻着手机通讯录,刷着微信圈,却茫然找不到一个可以听自己说话的人。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也许,正是这部动画片触摸到了现实生活里的冰冷,温暖了许多疲惫孤寂的灵魂,才显得更加真实和动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