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看到这,我并没有意识到已经看到了结尾,愕然一愣,“这就没了?”内心空落落的,如同在弥漫着雾水的江上撑着小船,不知归处。
矗立的白塔,翠绿的河水,古朴的吊脚楼,高耸的青山,一位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这是沈从文带给我们的边城;寂静,自然,清闲,这也是沈从文心中的故乡;健壮,黝黑,爽朗,善良,这是书中美好的生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总是对的。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有一种不为世俗所沾染的淳朴自然美,茶峒人也具有最原始的性格。他将边城写得世外桃源一般的美,更令人向往的是边城人是仗义淳朴,即便做妓女的也让人生不出一丝的鄙夷之心,而老船夫的不收钱,买烟叶买茶叶的行为也许更让喜欢斤斤计较的世俗人感到羞愧。这样的风俗人情与美景,才会孕育出翠翠,天保,傩送这样纯美至善的湘西儿女。
这也是一方充满爱的土地。翠翠的妈妈与士兵间凄美的爱恋;翠翠与爷爷之间温馨的关切;大老二老之间坚不可摧的情谊;更不用说贯穿整本小说之中,天保傩送翠翠之间朦胧青涩却真挚的感情。
然而谁也不曾想到,自此后傩送只能站在岸上,他至亲的哥哥却沉入湖底,痛苦与自责折磨着他,最后,傩送也选择离开。
天保死了,傩送走了,翠翠俱失矣。
最后,连爷爷都去世了。这个世界上,只剩下翠翠一个人等待。
很多人说这是悲剧,可我觉得,这未必就是悲剧,因为他们心中都有爱。他们带着爱生活,带着爱逝去,带着爱离开,带着爱等待。因为爱,他们选择了自己不同的人生轨迹;因为爱,他们留下令人怅然神伤的过往;也因为爱,翠翠的等待才会被点缀上期待幸福的幻想...
故事里的每个人都纯白如纸。其实看书时总觉得翠翠那拖泥带水的态度让人心烦,可现在突然一想便觉得这也是她成长的表现。从“懵懂时的不知如何回应”再到“成熟时的坚定等待”,翠翠的性格就在这一场恋爱中被慢慢地打磨完整。 况且,“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若处于漩涡之中,谁都会手足无措,更何况一个不经事的山中少女呢。
翠翠日复一日地等待着傩送,她难过,可她并没有绝望。故事里没有一个人让我们感到仇恨。当翠翠坐在水边听老兵讲新鲜故事,讲爷爷的故事,讲爷爷没讲出的一切时,我们感到的都是轻松。
尽管有时隔阂在所难免,但只要我们相信纯洁善良占据着多数人的心灵,就不用一贯悲伤和难过。我们于是又有希望了。
富有希望,宁静又充满爱,这不是我们每个人心里的边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