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校园、音乐和爱情,这是我们的想象过、经历过或错失过的芳华岁月,在舞台上闪闪发光,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是多少人心里企盼过的自己。关于音乐主题的电影也很多,每一次都可以让观众感觉到燃。
一、心即是舞台
在《再见路星河》的结尾处,当主人公路星河费劲一番番周折,终于将组建的乐队带至表演场地前,却成功的被电影第一反派——穿着黑色衣服的刻板老师,拒之门外时,男主角突然之间发出了一个深刻的思考:我们究竟是为什么而演,是为了台下欢呼的观众,还是为了我们自己?是为了证明实力,还是为了音乐本身?随后,男主悟到心有舞台,随处皆是舞台,遂带领乐队人员重拾信心,一同搭出了一个临时舞台,完成了他们期待的演出。有些事情不用在意结果,不用在意过程,也不用在意形式,只是感受那一刻的自己就好了。那样的时刻珍贵而又温暖。
没有燃情的演出,没有真正的高潮。全片最精彩的地方是乐队5人坐在货车拉兜上的对话。当货车开过隧道,开上跨江大桥的时候,路星河问每个人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大家的回答分别是:律师、工程师、主妇、厨师和画画,都是充满生活气息的答案。毕业,是一个分水岭,豪情万丈者、踌躇不前者、乐天无虑者、悲观失望者皆有,不论我们内心曾如何预想过生活的模样,最后都坦然面对生活里的平庸。
组乐队,站在舞台上表演的那一刻,我们仿佛绽放了生命,变得不再平庸了。可乐队就像青春的一个驿站,人不可能一直衣着鲜艳,站在台上。生命也不会一直炫目,或许平凡。生活的真相或许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面目可憎。认清生活,依然保持热爱,是唯一的英雄主义。有人这么说过。
二、走自己的路
最好的套路就是走自己的路。如电影《海角七号》突出爱情、《缝纫机》突出情怀、《闪光少女》突出民乐,不管是哪一部,电影的高潮都在最后的终极演出中。所有的铺垫都为那一刻的爆发,酣畅淋漓。彷佛告诉观众,别怕那些辛苦,勇敢坚持到最后,你会收获一个无与伦比的演出。彷佛人生就定格在那一刻。
本片一反乐队电影的惯用套路,在观众情绪引导上没有用力过猛,没有炫耀让人侧目的青春或爱情,没有把乐队演奏拔到某种境界,高潮没有那么高,在最后一首歌里,镜头已开始展现乐队5人毕业后的生活,没有过多着墨于音乐。
感情线处理的得当,仅仅就是得不到与不想要,没有过多去展现。比起《海角七号》感人的穿越时空的爱恋,男主女主突然迸发的一夜情。这个影片的爱情比较简单,甚至连娜扎那样亲一下的进展都么的,都是朦胧。
大家本有自己的位置,读书的、剁菜的、卖货的,只是由于一个机缘走到一起。乐队可以让我们暂时脱离世俗身份,走入组了个乐队,演了一次,然后成为朋友后走入人群。感觉不是组一次乐队,而是一起组队打了一把王者荣耀。其实,这应该是某种常态。少而又少的人有幸与音乐相伴一生,并以此为生。
可五月天全国只有一个。大多数人的乐队梦如同躁动,一起疯过、闹过、玩过、走过既可以。
三、我们的喧哗
《海角七号》里,我印象深刻的是乐队的那个小女孩,键盘手。她在电梯中,戴着耳机忘情的唱着“爱你爱到不怕死”,让同梯的大人们不住点头垫脚,感叹:谁说我们恒春没人才。小女孩她不上学,只在教堂弹钢琴。音乐让她的生命变得快乐而灵动。
青春是喧哗的,笑声、哭声、琴声、歌声、打call声。要在舞台上发出noise,发出我们的声音。路星河在假唱事件以后,决心组一个自己的乐队,就是为了发出自己爱的宣言,让他爱的人看到。可其实,爱他的人一直在身边,为了爱他与他站在一起。就像奔腾中的溪流,喧哗着,奔腾着,向前翻滚,我们就像那溪水一般边前进,边歌唱。途中会遇到迂回,会遇到湍流,会遇到险窄处。
喧哗至上,更是青春宣言。当生活磨平了棱角,进入到平凡生活,我们可能变得沉默或者隐忍。可能会想起年轻时的种种,想起那些悸动,想起一起参加过的社团、聚过的会和玩过的音乐。要保持内心的喧哗声,那是不安的生命力,那是诉说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