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会谈这样的话题,主要是因为自己近期以一个新人的方式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后,对大多事情还处在一个懵懂和无知的状态,实际上便是对各方面的陌生,并且自己对于未来期待比较高,所以难免会有自己的一些所思所想。
开题
前些天旁听了师兄师姐的论文开题答辩,从他们的选题领域,构思框架以及展示成果等各方面情况看,各有各的特色,由于自己的知识储备还有待提升,所以不便评论;但从老师提醒他们分享时候要真正做到展示和解说,无形中便可以了解其中一二。
同时,旁听的整个过程感觉挺累的,内容也挺烧脑的!主要是因为针对陌生的知识和问题,需要花时间去学习和了解,缺乏一定的基础,会让自己陷入认知和理解的困境。
针对这样的境况,老师和师兄师姐意思很明显,叮嘱尽快确定选题的方向,最好是确定论文题目,这样子的话可以避免陷入与师兄师姐们类似的开题困境。这样的出发点的预期效果是相当好的,难就难在对于一个在没有实践经验的人来说,想快速的确定方向,压力比较大,唯一的解决方法也许便是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并从别人的经验之中得到启发。虽然自己有点懒,但一直在努力。
新生
看了许多的小伙伴的开学典礼,发觉开学典礼都是别人家,当然这是从硬环境的角度出发。在新生见面会中,感觉比较大的是张院长从学习方法的角度分享了一些看法,其主要从“史、论、著”的角度进行阐释。
“史”的方面,主要是了解学科的发展史,其中的重要性不需要再强调了,就如认识一个人,也应该从一个人的人生史做深入的了解,才能认识当下的ta,并且综合一个人的过去和当下,预测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对于一门学科的发展史,个人觉得也应该是这样子的。
“论”的方面,主要的学科的概论,这是一门学科最基础的部分,也是打开一门学科的一把钥匙,只有了解学科的基础,才能为进入学科的不同领域奠定一定的基础,并且通过概论的学习,才能有效的搭建起本学科的知识体系,锻炼自己的学科思维能力。
“著”的方面,这便是学科经典著作,经典之所称之为经典,就在于这些经典著作经得住时间和实践的考验,所以通过阅读经典的著作,在为我们积累知识的过程中,也提升我们的学科想象力。
这样的学习方法与自己近期在看《结构思考力》提到的思维框架不谋而合,对于思考模式或者思维方法,理解比较有限,有待继续实践。
套路
经常会提到“套路”,而且大部分的情况下被用作贬义,个人觉得可以将其理解为认识事物的方法,或者其本身就是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内在规律,只要我们能够把握住其中的“套路”,那么许多的事情,我们只要按部就班的进行强化,必然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遗憾的是,我们太急躁了,喜欢挑捷径,所以才会陷入到套路之中。
对于圈养的培养计划,实际上也是教育批量化的套路,作为一个一直保持学生学习心态的人来说,难免会有所吐槽。没办法改变环境,能做的只有改变自己,并且最好能够有反套路的策略,先前看过有人提到除非自己非常喜欢专业的学习,要不然考试成绩这东西,拿个及格其实也差不多了,不然自己在进入社会后会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社会技能,这其中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对于不知道干什么的,也许全身心投入专业学习,会是比较好的出路。同时,对于圈养的环境,虽说是一块垫脚石,如若用不好,它会成为一块绊脚石。
尝试突破自己舒适区,跳出所谓的圈子,不断地与周身环境进行互动,感知周身环境的脉搏,才能突破认知局限,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