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个资深图书馆读者塈伪阅读爱好者,和图书馆打交道的年头已经很多很多了。去的多了,故事也就多了。
故事多了,便手庠写了几个,发在网上后,居然也引来几位读者,虽然骂的比夸的多,但有争议总好于敷衍的点赞,于是一鼓作气,决心话付前言,再写几个有趣的段子给大家看。
我现在已经很少去首图了,虽然偶尔一去还是总会发现若干问题,而且问题通常还是那些问题,所以这更成为我写这些文章的动力。
毕竟,虽然每一个走进图书馆借书、读书的人都未必是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但是,为了变成更好的自己这种目标,应该还是占据大多数,而且蛮靠谱的。再来,为了让这个世界变的更好,这种目标,相信也是很多人都会有的。
但是,行动派如我,始终相信,任何目标,都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首要的一点,就是要行动。
老实说,首图也好,西图也罢,以至于北京市的任何一家公共图书馆在内,对于个人这种热爱工作,沉迷加班,无法自拨者都是无甚关碍的。因为我根本就没时间去。
图书也好,服务也好,或好或坏,与本人都没有任何关系,确切说就是享受不到任何改革所带来的红利。但是我为什么还要写这些东西?金句大师鲁迅先生----的弟弟有言道: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
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
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
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
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嗯,我得说周先生毕竟是打从生活美学大国、强国扶桑回来的,写个散文都那么艺术气。不过在中国若是走这种淡泊和煦路线,大抵会吃亏的。
所以,个人这里的实用主义版本是,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行动之外,
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想法与行动。
虽然于个人没有任何好处,
但别人的生活或许会变得更方便。
打不求有结果的投诉电话,写不求解决问题的文章。
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行动,而且是越多做越好。
具体说,个人打电话投诉也好,写文章吐槽也罢,都是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这句话是货真价实、橙V认证过的国学大师曾国藩说的,这话还有个前半句,便是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自家的曲解版是,为了让广大读者有机会无限接近圣贤的待遇,个人自觉承担起禽兽那部分工作,勇往直前的同甲方撕*去。
当然,严格说起来,各种问题也不是首都图书馆的问题。由于各种综合原因所致,国人在公共服务方面享受的待遇可以说是惨不忍睹。个中原因,当然不是宫斗剧里一两个坏人做作祟一类,而是既有历史遗留问题,又有各种综合原因,甚至还有一大部分是国民劣根性问题。
总之种种问题,都不是一天两天的毛病,也没打算一天两天能改。虽然说近两年已经大有改观,比如喊了十多年的跨馆还书起码在首图是实现了。但可进步可提升的空间还远非一点半点。
当然写这种文章的后果可能也是自家最常见的那样,没有任何后果。
胆小如我,也绝不认为会落个某天走在小胡同里被图书馆工作人员用黑麻袋套了头拉到暗处打一顿的下场。首先说北京市内现在是真没几个符合打闷棍标准的小胡同了。再来更重要的一点是对于首图馆员的执行力信心无敌,这倒不是个人高级黑什么的,话说图书馆工作人员们要是但分有点子执行力,图书馆早就不是现而今这样了。
我之前便在网上发过有关首图的吐槽文,当时便有网友就本人文章发表质疑,让我学习《图书馆法》去。个人也马上很心虚的表示,《图书馆法》颁布至今,我还真是一眼没看。无他,不是没有学法意识,而是因为发布之时我便根本不相信各家图书馆可以依法做到内中规定的各项要求,读者们能享受到法律条文中所规定的各种待遇。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怎么办?答,自己办。如上面所言,大环境已经是如此这般的了,所以只有小个体自己努力去。努力做个行动派。具体说就是合法争取个人的应有权益,比如说打12345市长热线反映问题,比如说自己去一层一层找丝巾,一层一层问贵馆本层的失物招领处在那里。
受到不公正待遇如被馆员一句话打发出去时先不必同TA背《图书馆法》,直接反问回去,这项工作是不是应该由图书馆工作人员负责处理的。
身为一个右倾的理想主义者,我总是乐观的相信,很多事情,试了就可能会成功,不去试绝对没有成功的可能。这个定律包括但不限于图书馆这点子“茶杯里的风波”,可以应用于我们一生中许许多多的事情。
所以,扯了这许多之后,还是那句,说的再多,关健在做。重要的是见行动。
在开始个人这个所谓的系列文章前,不妨再引用一段史实来给自家这种鲁莽行动做背书。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但一时无法触及农业根深蒂固的弊病,会议仍然坚持“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这时候万里很强硬,他说三中全会的文件要看精神实质,不是照抄它的字句。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载了署名为“张浩”的读者来信,并刊登编者按对当时的包产到组等农业政策提出责难,在很多地方引起了思想混乱。万里听到广播,赶紧给各个地委打电话,气愤地说:“不要听那一套,对生产负责的是你县委,对农民秋天以后生活负责的是县委。如果这个变了,影响了生产,农民没有饭吃,《人民日报》给不给他开饭?是跟你县委算账,还是跟《人民日报》要饭吃?”
所以说事情证明,幸福和口粮都不能从天降,全要靠自己去努力。幸福的生活从那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是为记。备注,文章最后一句请配合曲谱唱出,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