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王先生05年高中时期认识,12年恋爱,16年结婚,中间还经历了2年异地恋.从认识到恋爱,再到结婚,将近有十几年了。这期间发生过无数次争吵,掉过无数滴眼泪,摔过很多副碗筷,想过无数次分开,我表达愤怒的方式,也从王先生眼里“听话的小绵羊”变成现在的“母老虎”。我暗自窃喜,终于“赢了”。可当我看过《愤怒之舞》后,才知道自己真的是太天真了:其实我改变的只是发泄愤怒的方式---从“淑女式”的回避变成了“泼妇式”的无效指责。我在跷跷板上的位置暂时上升了,但是跷跷板依旧处于不平衡的状态。
夫妻关系中,通常会女强男弱,即女人会处于“功能过度”的状态--感表达过度,男人处于“功能不足”的状态--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我和王先生之间刚好相反,他常常是那个“功能过度”者,总是不停地挑剔、指责、说教、在没有征询他建议时,给我提意见等等,几乎所有属于 “功能过度”的症状,在他身上都能找到。
记得前不久在饭桌上,和王先生聊起了他工作上的事儿。他想把一些项目介绍给之前的朋友做,我大概说了一些这样操作会有风险之类的话。王先生还没等我说完就开始反击:你什么都不懂,不要乱发表意见等等之类的,然后又继续发挥他一贯的风格:一边口若悬河地、怒气冲冲发表他自己的观点,一边态度恶劣的指责我。
但此时的我已经完全听不进去他在说什么了,只意识到他在不停地指责我,攻击我。随后我就开始一如既往地沉默,无论他说什么,我始终是不回应他。毫无疑问,那天晚上我们发生了一场战争。
《愤怒之舞》中提到,愤怒是一种信号,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并且尝试着把愤怒作为改善关系的工具,这样愤怒才会变得有意义。作者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比较实用的方法:
(1)识别愤怒的真正源头,明确立场--愤怒时,双方的情绪都处于非理性的状态,或者是冷战,或者是恶语相向陷入无限的争吵循环。这时候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都会被无意识地重新拎出来翻炒,以至于到最后基本上都忘记了最初愤怒的理由。我们愤怒的时候不妨像书中提到的,问一下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令我愤怒?” “我的想法和感受是什么?”“我想实现什么结果?”“我尤为想要改变的是什么?”“我将会做什么事情,不会做什么事情?”等等这些问题。利用愤怒去明确自己的想法、感觉、权利与选择,否则很容易陷入无休止的争吵循环和无限指责中。
(2)学习沟通技巧--事实上,大部分人对沟通是有误解。我们通常认为只要能开口说话就会沟通。其实能开口说话并不意味着就能进行有效地沟通,有效地沟通是双方互动的过程:一方面要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另一方面要理解对方的意思。因此我们不仅要会说,还要会听。
(3)学会观察,打破无意义的交流--正常沟通交流的时候,常常会有沟通不畅的情况发生,比如我们在聊如何解决A问题,对方却在聊B问题。因此在和对方沟通交流时,要时刻注意观察,一是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被对方牵着鼻子走;另外一方面,当话题跑偏了的时候,要记得及时把话题拽回来。
(4)学会预测和处理他人试图“还原”的行为--刚到一个新环境,我们往往会有不适感。同样,当我们试图对旧模式做出改变时,对方也会有强烈的不适感,而且会做一些抗争,企图还原到旧的相处模式.因此我们在做改变之前,最好对这些状况做一些预设,思考一下该如何处理对方的对抗行为,常言道“不打无准备之仗”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随后,我又重新梳理了自己的情绪,并找了个合适的时机和王先生进行了一次艰难的聊天。我把最近几次鸡毛蒜皮的战争又重新捋了一遍,并且向他分享了我的感受:我会因为他恶劣的说话态度和不友好的说话语气产生一种他不喜欢我的错觉,这种错觉让我感觉很难过,并因此感到焦虑,如果他能用像平常说话的语气和态度说话,我会更专注于他说话的内容,而不会因他的情绪而焦虑。王先生听完之后,很诧异:他认为自己有时候态度和语气是激烈了些,但也纯粹是就事论事,绝没有其它意思。沟通之后,我俩都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且对对方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我想我们以后矛盾的次数会逐渐减少。
婚姻里的吵闹就像饮酒一样,小酌怡情,大饮伤身。偶尔的小吵小闹,就像润滑剂,可以增加夫妻之间的感情;经常大吵大闹,就像慢性毒药,会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吵闹和吵闹引起的愤怒就像发烧一样,预示着我们的婚姻可能感冒了,这时我们需要赶紧行动起来,重新平衡我们的关系。我们也要时刻提醒自己:婚姻里,双方没有输赢,只有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