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三思而后行”,《精进》的作者提出,有时候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在实践中通过复盘积累经验和智慧,即“三行而后思”。“三行而后思”同样重视“思”,但是这里的思考是反思而非空想。
日本知识管理大师野中郁次郎认为,我们的行动中蕴含了一些不易于用语言表达的“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既包括技能、技巧、经验,也包括人的情感、信念、价值观。他提出隐性知识是知识转移和创造的起点,对隐性知识的反复咀嚼和锤炼,常体现在风格朴素踏实的高手身上。例如,日本的小野二郎有“寿司之神”的美誉,他的寿司店被评为米其林三星级——“值得专门为它安排一次异国旅行”的餐厅,要提前一个月订座位。寿司讲究“三分味道,七分手势”,是指寿司好不好吃,要看寿司师傅握寿司的手法和技巧是否娴熟,小野二郎就是个中高手。小野二郎说,做寿司除了要学会自我思考,更重要的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练习,不断磨练技术。
通过不断的实践获得隐性知识之后,复盘和反思是我们成长的关键。在进行反思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按以下这个清单问自己问题:
(一)信息和工具
在做这件事时我利用了哪些信息和工具? 其中哪些是最关键的?信息从何而来,哪些信息源是可信的?我可能遗漏了哪些信息和新工具,可以怎么得到?现有工具应该如何改进?
(二)预期和结果
在做事之前,是否对事情的过程和结果做过预期?预期和结果是否相符?我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预期?今后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预期?
在描述和评价这件事的结果时我用了哪些指标? 这些指标是否需要改进?结果又该如何改进?
(三)阻碍和优势
事件的进度是否合适?哪些阻碍或优势导致了进度变慢或变快?
其中最大的阻碍是什么?我是如何应对的,效果怎样?以后还会碰到这些障碍吗,怎么解决?其中最大的优势又是什么?有什么优势我还没发挥出来?事件过后我获得了哪些知识和能力?还需要向他人学习什么?
(四)缺憾和意义
做事的时候我的情绪如何?是否影响到了结果,有没有及时调整?
这件事有哪些遗憾?我暴露了哪些必须改正的缺点?
这件事对我来说的意义是什么?对我的近期未来和远期未来有何影响?事先有想到这些意义吗?关于这件事,他人对我的评价是什么?
我们在进行反思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点:
1.及时反思,还原事件真实细节,可用纸笔完成;
2.思考事件的“反应链”,即它的开始、发展、转折和结束,它背后的动因、阻力和关键节点;
3.关注发生的意外事件,思考自己是否存在偏见,克服思维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