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骑友老夫子今天到某个乡镇,去找老中医周医生开几剂中药,调理身体。
这位周医生原先在城里某药店坐诊,后来到某乡镇去开拓市场,带动那里药店的生意,老夫子也跟到了乡镇。
周医生的诊疗方法沿用了扁鹊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主要是把脉、看舌苔,当然也有看面色,询问病人哪里不舒服,然后分别诊断出脾湿,胃寒,肺虚,肝火旺盛等病因,分别开出药方,现场熬制中药。
周医生是老军医,退休后回到家乡,发挥一技之长,造福家乡人民。医院里的医生开具处方,一般龙飞凤舞,非专家难以辩识;而周医生采用的16开竖幅宣纸,字迹非常工整。一张处方就是一幅书法作品。周医生性情恬淡,说话慢言慢语,道理讲得通俗易懂,目光专注但不灼人,有较强的亲和力。
为此,老夫子成了周医生的死忠粉,定期找周医生开中药调理。
熬制中药有一个过程,老夫子就到镇上去转轱辘(方言,散步、闲逛的意思),就近来到了老街的老管羊肉店。
都说骑行人都是吃货,车轮丈量到哪里,就吃到哪里。老街是我们骑行打卡的地方,这家羊肉店也是我们经常聚会的地方。
“老管已经走了,羊肉店还在。”老夫子今天去买羊肉,顺便在群里发了一条消息。
哦!上个月,我们还骑行到了该乡镇,并且在羊肉店小酌几杯,当时只见到老板娘,也没多问。
听老夫子这么一说,我突然回忆起那位老管,腰微驮,说话轻声细语,好像怕把顾客吓坏似的。据说已经走掉几年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这些骑友在他家吃羊肉,大约也有十年的光景了。如今老街还在,羊肉店还在,只是那位熟悉的老者已经走了。
今天下午,我决定把汽车的电瓶换掉。自从疫情暴发以来,我们上班模式有所改变。原先早出晚归的节奏,变成了集中上班,连续休息的模式。
客观地讲,不用跑来跑去,少用了汽车,节省了汽油,却缩短了电瓶的使用寿命。以前,偶尔缺电,搭个火,打着了充一会,能维持几天。
可是,经常缺电,这电瓶就蓄不住电了。一直想等疫情结束,更换电瓶,然后恢复正常上下班的节奏,谁知疫情如此反复,这样的模式估计还要保持一段时间。
由于上次更换电瓶时,我加了老板微信。所以我今天联系这位老板,对方告诉我电瓶涨价了,我也没好意思还价,就买下了。
老夫子知道我今天买电瓶了,问我买了多少价钱,我如实告诉他。他说买贵了,我笑着说,老板是熟人,电瓶是正宗的就好。
呵呵!其实我也知道熟悉的人,反而不好砍价,容易吃亏。但是,我也懒得再去找别人,说不定那样价格不便宜不算,弄不好还会买到假货。
哈哈,年纪大了,人容易恋旧,就连买东西,都喜欢找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