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盛开》 1890年
梵高习画时间非常短
仅9年里他创作了近2200幅作品
《隆河上的汀克泰勒桥》 1888年
绝对的高产
而且大部分都是传世之作
《夜间咖啡馆》 1888年
《夜咖啡厅》 1888年 水彩
梵高的作品多采用点彩画法
画面色彩强烈
色调明亮
《粉玫瑰》 1890年 现藏于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后来受到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
和日本绘画的启发
《雨中桥》 1887年
大胆的探索
自由地反悔内心感情的风格
《收获》 1888年 梵高博物馆
追求线条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
追求画面的平面感
装饰性和寓意性
《在奥维尔的房子》 1890年 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
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
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
《夕阳下修剪过的柳树》 1888年
《采石场入口》 1889年
梵高的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
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
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
跳跃和扭动
《埃腾花园的记忆》 1888年
梵高在世时作品并不被世人接受
画家本人也命途多舛
在爱情上也没有得到心爱的人的眷顾
《钢琴前的玛格丽特.切加特》1890年
《奥维尔的瓦兹河岸》1890年
他一生贫困潦倒
生前仅售出一幅作品——《红葡萄园》
《红葡萄园》 1888年
直到去世8年后
梵高才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化的画家崭露头角
《收割者》 1889年
梵高的作品
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
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文森特的卧室》 1889年
只是此时
梵高已不知魂归何处
《奥维尔教堂》 1890年
梵高坚持信仰
画着世间热爱与救赎
《红罂粟与雏菊》 1890年
在梵高的眼中
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
他陶醉于其中
物我两忘
《两株柏树》 1889年 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柏树下的两个女人》 1889年
梵高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他用全部身心
拥抱一切
《粉红色的桃花树》 1888年 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梵高爱花
他懂得花朵的娇艳与美好
《粉玫瑰》 1890年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他将对生命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
融进画笔
落入点点星空中
化为寂寞
《星夜》 1889年 现收藏于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
因为星空非常美丽,所以我先走一步,不然老了只能步履蹒跚地上去。
《罗纳河上的星夜》 1888年 法国巴黎奥赛美术馆
我不知道世间有什么是确定不变的,我只知道,只要一看到星星,我就会开始做梦。
《路上散步的人们》 1890年
星辰是逝去的诗人们的灵魂,但是要成为星辰,你必须去死亡。
《星空》草稿 钢笔
这些色彩给了我一种异乎寻常的喜悦,在南方的太阳下,整个大地都在燃烧,淡黄色,硫黄色,绿黄色……都在白炽的天空下闪耀。
《麦田》 1890年
《小桌上的紫罗兰》 1887年 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沙滩上的渔船》 1888年 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在这幅油画中,我们不难发现画家梵高对色彩的大胆驾御,颜色跳跃性极强。油画给人在视觉上的冲击比不过在精神上的冲击大。画中的氛围会自然而然的把人推入到一种孤身落寞的感觉,使人有种空灵感。
《梨过的田地》 1888年 现藏于梵高博物馆
《人生的第一步》临摹米勒作品 1890年 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花园花开》 1888年
《在阿尔勒盛开的果树园》 1889年
《采摘橄榄》 1889年
《夜晚的白房子》 1890年
《赛因斯到玛里耶途中的三间小屋》 1888年
《花园花开》1888年
《播种者》 1888年 费城艺术博物馆
《蒙马特尔 采石场与风车》 1886年
《运河边的洗衣妇》 1888年
《去往塔拉斯孔的画家》 1888年
《诗人公园一对夫妻及一株蓝色冷杉》 1888年
《柠檬篮子》 1888年
《盘中两条红鲱》 1889年
《马铃薯丰收的季节》 1885年
我们都一样孤独,内心也一样的骄傲、热情,就像普罗旺斯阿尔勒的向日葵。
《向日葵花园》 1888年 铅笔棕色墨水
《向日葵》 1887年
梵高认为黄色代表太阳的颜色,阳光又象征爱情,因此具有特殊意义。
《十二朵向日葵》 1888年 现藏于慕尼黑
油画中十二朵向日葵予人无比逼真的感受,这也是画家梵高为后人熟知的一幅佳作。在这幅油画里,画家尝试着要捕捉由中心向周围旋转的分量感。
《三朵向日葵》1888年
描绘的是一些简单的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呈现出令人心弦震荡的灿烂辉煌。
《五朵向日葵》 1888年
《十二朵向日葵》 1889年 现藏于费城艺术博物馆藏
在这作品里,他尝试着要捕捉由中心向周围旋转的分量感。并且画家梵高认为黄色代表太阳的颜色,阳光又象征爱情,因此具有特殊意义。
《十五朵向日葵》1888年 现藏于英国伦敦国家画廊
画家梵高以重涂的笔触施色好似雕塑般在浮雕上拍上一块粘土。
《十五朵向日葵》1889年 现藏于梵高博物馆
画家在表现希望和阳光的同时,依旧表达了这希望与阳光溜走的无情。或许这幅油画反映了画家悲剧而又短促一生接近终结时的心理状态。
《鸢尾花》 1889年 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国家画廊
同向日葵一样,梵高似乎也很喜欢画这类植物。油画中的鸢尾花在人们看来,远远美过真实的。也许就是那种淡淡的美丽与可爱,才会如此深深地吸引着观赏者。
同时,画家梵高也在油画中表达出清新的洋溢与活力的气氛。
《夜间咖啡馆》 1888年
梵高的晚期作品,用了梵高最喜欢的蓝色与黄色作为主基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星空》。不同的是,画中的夜晚并没有给人压抑之感,而是多了几分和谐欢畅。那时梵高的心情应该是自由快乐的,暂时忘却了生命的孤独。
蓝色与黄色向来是梵高的最爱,这两种对比色,一个诉说着恬静的心情,一个代表着喧闹的气氛,在这幅画中,即便静谧的蓝色夜晚将至,但由鹅卵石铺成的广场,在黄色调的灯光下,依旧展现着人们的欢乐与活力。
本幅画的笔触相当准确,这是梵高细心观察的结果。黄橙的灯光和深蓝的夜空相互对比,视线沿着咖啡棚和座位向后延伸,使画面产生纵深感。梵高曾说这是一张不用黑色的夜景图,他成功的运用色彩表现了夜间户外写生的效果。
《夜中咖啡馆露台》 1888年 红色钢笔墨水铅笔
我所见过的事物,你们人类绝对无法相信,我见过风暴在木星周围咆哮......
《梵高母亲的肖像》1888年 现藏于萨迪纳的诺顿西蒙博物馆
通过这幅油画,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梵高的内心那样孤独寂寞,忧郁哀愁。但是他对母亲却是一种他是真诚的爱,向往爱的世界。通过母亲的慈祥,表现出画家内心深处的希望。
《花园里的玛格丽特.切加特》 1890年 现藏于巴黎奥赛美术馆
油画中的女子是加歇医生的女儿玛格丽特·切加特。画家梵高把景色的美与女孩的美描绘在一起,表达出梵高内心对美的追求。并且,梵高运用色彩关系,使效果好到极点,超越了现实美。
《坐在藤椅上的莫斯梅》1888年
《铃鼓咖啡馆中的阿格斯蒂娜.塞加托里》 1887-1888年
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女孩肖像》 1890年
《奥古斯汀.卢兰的肖像》 1888年
《奥古斯汀.卢兰的肖像》 1889年
《母亲鲁林与她的孩子》 1888年 现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婴儿玛赛尔.卢兰》 1888年
《特拉比克夫人的画像》 1889年
《看书的吉努夫人》 1888年 现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一八八八年春天,三十五岁的梵高离开巴黎,移居阿尔;法国南部的阳光使梵高伤痛的心灵得到慰藉,而创作了不少名画。这幅名为《看书的吉努夫人》的油画画的是在车站前经过咖啡馆的吉努夫人,据说是梵高趁与他同住的画家高更正在说服她作模特儿时,迅速完成的作品。
《吉努夫人》 1890年
《未名》
《未名》
《麦田里的女孩》 1890年 现藏于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洛林夫人的画像》 1888-1889年
有时我工作到深夜,对自己的存在浑然不觉,一幅幅画仿佛来自梦境,闪耀着鬼影般的光辉。
《从画室看木匠工作间》 1882年
《河流 码头与桥》 1888年
《田野围墙》 1890年
《通往塔拉斯康之路》 1888年 铅笔 墨水
《灌木开花》 1889年 水彩
《码头上工人装载沙船》 1888年
《柏树环绕的果树》 1888年
《梅花盛开》1887年
画家梵高临摹日本的画作,通过画家的临摹,我们不难看出,梵高也曾一度想来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感受与学习东方世界的独特美丽。并且,这幅梵高临摹的作品,也让我们看到他的一丝不苟,就连画作两边的日文,也是有模有样的写上。
《榅桲 柠檬 梨和葡萄》 1887-1888年 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新月之下 在山中橄榄树间散步的夫妻》 1889年
《果园盛放的梅树》 1888年 苏格兰国家美术馆
《三本书》 1887年
《道比尼的花园》 1890年
《蝴蝶栖罂粟》 1890年 梵高博物馆
《 丰收 蓝色手推车》 1888年 钢笔水彩
《瓶中的剑和翠菊》1886年 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夕阳下的耕者》 1888年
我变得越丑陋不堪、老态龙钟、微不足道、疾病缠身,穷困潦倒,我就越希望利用明艳的色彩和华美有序的构图来进行报复。
《青青麦田》 1890年
《花园花开》 1888年 现存于纽约私人收藏
油画中,那五彩斑斓的花海,远远美过世间万物。在画家的心中,他渴望最美的景色、爱情。
画家用热烈的花园,盛开的繁花彰显出他内心的纯与美。画家的这幅油画,让人们感受到色彩的魅力。
《花园花开》 1888年
《日落风败劲松》1889年
《藤蔓绕树》 1889年 铅笔棕色钢笔
《岩石》 1888年 现藏于休斯顿美术博物馆
我从早到晚的作画,不和任何人讲话,一天比一天全神贯注,我下笔愈加稳健,心中有了一种色彩的力量,那是我过去从未有过的,一种广度感和力度感。
《蒙特马花园里的恋人》 1887年
《有采石场的蒙马特尔山丘》 1886年 现藏于梵高博物馆
《采石场入口》 1889年
《赛因斯到玛里耶途中的街道》 1888年
《蒙特玛耶附近的火车》 1888年 钢笔 黑粉笔
《罂粟花开》 1890年
《田野与罂粟》 1889年
《普罗旺斯的景色》 现藏于以色列耶路撒冷博物馆
《马约里卡瓷瓶中的夹竹桃》 1888年 现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马车与远去的火车》 1890年
《善良的撒玛利亚人》1890年
梵高病体复原的初期,“常常作画临摹,故不至忘记人物的形象。”又说,临摹相当于音乐中作曲之后的作品演奏。他所做的临摹,是以德拉克洛瓦和米勒的白与黑,或者依据他们两人的主题来作画,即兴的配以颜色,或是追忆他们的画,一边摸索,一边描画。”所谓追忆,是说产生在感情中的朦胧色,或共鸣似的色彩。”
《善良的撒玛利亚人》的构图,虽然是梵高根据德拉克洛瓦的原画所作,但画面上的漩涡以平行的短促笔触,表现意志的线条,来配合温雅的淡紫色,切实的表现了充满梵高本人情感的主题。
《塞纳河畔》 1887年 现藏于芝加哥艺术学院
《夕阳下的村庄》 1884年
《俯瞰阿尔勒》 1888年
《老庄园与农妇》 1890年 水彩
《秋景》 1885年
《开花盆栽》 1888年
《林间小径 路边坐有一人》 1889年
《春日杯中杏花开》1888年 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油画中所描绘的是开放的杏花。并不浓烈的花朵表现出了一种清新淡雅又不柔弱骨子透出坚毅。黄灰调子看似平静的画面,那一道红色的线仍旧无法掩饰画家梵高内心的狂热。
《奥维尔的房子》 1890年 现藏于托莱多艺术博物馆
即使我不断地遭受挫折,也不灰心;即使我身心疲惫,哪怕是处于崩溃的边缘,也要正视人生。
《精神病院与花园》 1889年
《精神病院墙边的松树》 1889年 铅笔 粉笔 红色钢笔和棕色墨水
《精神病院门口的树》 1889年
《飞蛾》 1889年 现藏于梵高博物馆
《飞蛾(死亡之头)》是画家梵高在圣雷米入院后所画的一幅油画。关于《飞蛾》梵高在529信上曾写道:“昨天我画一只珍奇的大飞蛾的头,就称为死亡之头吧!这只飞蛾,有黑色、灰色与朦胧的的白色。它身上有奇异的色彩,受到光线照射后,有时变成樱红色,有时又变成了朦胧的橄榄绿……为了画它,不得不把它弄死,事后虽很后悔,但它实在太美了!现在把这一张画同其他几张花草的素描,一起寄给你。”
由此可见,梵高的内心时常存在着矛盾,有自幼年时喜爱花草自然的柔和的一面,有认定生物应该活到极限的壮烈的一面。
《医院庭院》 1889年
《圣保罗精神病院的教堂》 1889年
《精神病院一角的花园》1889年 现藏于福克博物馆
《医院宿舍》 1889年
《精神病院花园里的石阶》 1889年 黑色粉笔 棕色墨水和水彩
《医院庭院》 1889年 铅笔红色和棕色钢笔
《圣母怜子像》 1889年 现藏于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悲伤》1882年
《有苦艾酒的餐桌》 1887年 梵高博物馆
我在别人眼里算什么?一个可有可无、古怪透顶、令人不快的人,在社会上毫无地位,也永远不可能有。但我希望有一天,人们通过我的作品,能够了解这个古怪而毫无存在感的人。
《自画像》1886-1887年
从这幅油画中,我们看到了画家的忧郁,但却充满了倔强。
《自画像》 1887年 现收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自画像》 1887年
《自画像》 1887年
《戴草帽的自画像》1887-1888年 现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画架前自画像》1888年
梵高的自画像所表现的是现代画家的气质与抱负,是从画家的立场上追求的乌托邦式的理想境界。
《戴草帽叼烟斗自画像》 1888年
《自画像》1888年
梵高的油画就是这样,充满着天马行空的想象与激情。画家的每一笔,都让欣赏着为之心动,心碎。也正是画家梵高的这些自画像作品,让我们觉得他仍然与我们同在。
《绷带裹耳嘴含烟斗自画像》 1889
油画中,画家梵高已是失去一只耳朵。但是,画中那双清澈的眼睛,表现出画家那朴实无华的心。自残的他,在那个时代饱受摧残,无人赏识。而这幅油画,就像是他一生艰难的写照,痛苦,失意。
好,就当他们说的没错,但我会用作品告诉世界,我这个一无是处的怪人心有瑰宝、灿烂如歌。
《一双鞋》 1886年
记录的是一双落寞疲惫伤痕累累的旧鞋。这双含辛茹苦的鞋,不知已经陪伴了梵高多少个年头。
《三只鞋》 1886年
《一双旧鞋》 1888年
油画中的这双鞋,应该是画家最忠诚的朋友,伴着梵高一起探索精神的归属领土。即使画家梵高疲惫地行走,艰难的行走,但他与油画中这双破旧不堪的鞋仍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归属。
《食土豆者》 1885年 梵高博物馆
梵高第一幅尝试用表现主义风格创作的画,虽受现实主义影响,但画家不满足荷兰精确写实的绘画传统,他的目的在于用绘画传达其内在感受。
通过这幅油画表现出梵高深爱朴拙的农人在大地上奋斗的情景,画家认为这些与文明化,都市化相比较之下,充分地显示出光与力。梵高明白这幅油画或许不合现代趣味,但却是人类自强,自重的一种表现,他渴望着能将这些示诸众人,唤起人们的责任感和优越感。
《扛煤的女矿工》 1882年 加亮水彩
《绿葡萄园》 1888年
《沼泽中的两个女人》 1883年 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烧杂草的农人》 1883年
《田中的农夫》 1889年 梵高博物馆
《运河边的洗衣妇》 1888年
《夕阳下两位农妇开掘积雪覆盖的田地》 1890年
《纺织的女人》 1889年
《掘地的农妇》 1885年
《农舍与掘地的妇人》 1885年
《橄榄园里采摘的男女》 1889年
《布列塔尼的女人和孩子》 1888年 水彩
《公园里读报纸的男人》 1888年
《白杨小径》1885年 现藏于布泥根博物馆
《成堆的法国小说》 1888年 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喝酒的男人》 1890年 现藏于芝加哥艺术学院
《塞因特景观》 1888年
《拉撒路的复活》 1890年
《莱斯附近的海景》 1888年 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油画中苍穹的大海与孤独的小船,给欣赏着带来一种分离感。仿佛那船和大海是存在于两个不同的世界。辽阔、宁静、孤独同时存在于这幅油画中。
它灰冷的主色调,反而衬托出画家梵高那种奋不顾身的追求。
《树干与藤蔓》 1889年 梵高博物馆
《林中女孩》 1882年
《林中白衣女孩》 1882年
《奥维的风光》 1890年 现藏于提森博物馆
《柏树与麦田》 1889年 棕色钢笔
《亚尔附近的花田》 1888年 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我内心空旷,不再理会一切规则,我不再有犹豫,不再受到束缚,我像蒸汽机一样工作,倾泻颜料,让画布熊熊燃烧。
《紫丁香》 1889年 现藏于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
《黄色布景的紫罗兰与鸢尾叶》1890年
《在阿尔勒的舞厅》 1888年 奥赛博物馆
《一只仰翻蟹 》 1889年 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油画中描绘的是一只仰翻的蟹。画家梵高用这只蟹比喻自己,在现世中苦苦挣扎,渴望得到翻身。受伤的梵高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宣泄心中的苦痛,给人们一种锥心的痛。
《阿尔勒城朗格卢瓦桥与洗衣妇》 1888年
《阿尔勒城朗格卢瓦桥》 1888年
《朗格卢瓦桥》 1888年 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红磨坊》1887年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修路者》 1889年
《群山中的橄榄树》 1889年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橄榄园》 1889年
《橄榄园》 1889年
《公园小径》 1888年
《公园小径》 1888年
《佩洛莱斯溪谷》 1889年
《教堂与农场》 1885年
《街道 台阶及五个人》 1890年
《夕阳下的杨树》 1884年 现藏于库勒慕勒国家博物
《秋天的杨树道》 1884年 现收藏于梵高博物馆
《阿里斯康墓园 亚耳街道》 1888年
《阿里斯康墓园》 1888年
《蒙马特尔 磨坊与蔬菜园 》 1887年 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蒙马特道路旁的向日葵》 1887年
《煎饼磨房》 1886年
《煎饼磨坊》 1886年
《煎饼磨房》 1887年
《老磨坊》 1888年
《蓝翼风车》 1886年 普利司通博物馆
《柬埔寨人大篷车露营》 1888年
《塔拉斯孔的驿马车》 1888年
《朝阳下的田野》 黑色粉笔 红色和棕色墨水
《犁与耙》 1890年
《盛有洋葱的盘子》 1889年
当我画一个太阳,我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
《群山艳阳上的橄榄园》 1889年
《海上的渔船》 1888年
《路尽头的风景》 1888年
当我画一片麦田,我希望人们感觉到麦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
《乌鸦群飞的麦田》 1890年 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在这幅油画上仍然有着人们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黄色,但它却充满不安和阴郁感,乌云密布的沉沉蓝天,死死压住金黄色的麦田,沉重得叫人透不过气来,空气似乎也凝固了,一群凌乱低飞的乌鸦、波动起伏的地平线和狂暴跳动的激荡笔触更增加了压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画面极度骚动,绿色的小路在黄色麦田中深入远方,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奋情绪,这种画面处处流露出紧张和不详的预兆,好像是一幅色彩和线条组成的无言绝命书。就在第二天,他又来到这块麦田对着自己的心开了一枪。
《麦田》 1888年
《麦田里的农舍》 1888年
《农场边干草堆》 1888年
《田野中的麦堆》 1885年
《麦田与柏树》 1889年 现藏于英国伦敦国立美术馆
油画中那随风摇晃的柏树犹如擅动的灵魂,在大地和天空之间飞舞,那是灵魂深处的呼喊,那是对生活的渴望,那是对现实的无奈和悲痛欲绝。画家梵高一直想要表达的主题,就是生命与力量。
梵高的作品总是充满压抑不住的·激动和热情,他经常运用飞舞的线条和强烈的色彩来抒发这种激情。在这幅画里道路旁的柏树就像黑色的火焰,这些卷曲着的线条相互扭结着窜向天空。柏树旁是一片金色耀眼的麦田,这是梵高最喜爱的色彩,因为它是太阳的色彩,生命的象征。梵高还用一种短促急速和旋转的线条,把天空和道路描绘成永不休止、滚滚向前的湍急河流。这些色彩和笔触表达出梵高内心的紧张和冲动,即使相当理智的人,也很难在这幅画前保持平静的心情。梵高的画并不深奥,也没有故作惊人之举,他只是用一种单纯平易的艺术语言,直抒他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正是这种亲切和真诚,使他的艺术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
《麦田背景包含绞缆车和阿尔勒城》 1888年
《阿尔勒绞缆车与麦田》 1889年
《碧绿麦田与柏树 圣雷米》 1889年
《柏树与麦田》 1889年 钢笔 红色和棕色墨水
《农场大门与干草堆》 1888年
《麦田与收割者》 1889年 钢笔
《麦田》 1888年
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果实奋进。
《果树与橙顶小屋》 1888年
《白果园》 1888年 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橄榄园》 1889年
《粉色果树》 1888年 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开花的小树梨》 1888年 梵高博物馆
《盛开的果园与白杨》 1889年 慕尼黑博物馆
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
《高更的椅子》1888年 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这是画家梵高与高更分手前绘制的高更空椅子:素朴的造型,坐垫温暖的绿色和椅架偏紫的蓝色,看得出两位画家临别时和平珍惜的心情。两本厚书,点燃的烛台似乎传达了一种对友情庄严神圣的呵护之心。
《文森特的椅子和烟斗》 1888年 现藏于英国伦敦国家博物馆
这幅油画中充满了孤寂的气氛。从某种意义上看,梵高的椅子只是一件静物而已。但是从另一种意义上看,这张空椅和放在上面的烟斗和烟草可谓孤独的明显象征。这幅油画所传达出来的悲凉情绪是如此之浓,以致令人从中体会出梵高孤寂落寞的眼神。因而,这把椅子也可以说是梵高自画像的一种。
《约瑟夫·鲁林肖像》 1889年 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这幅肖像画是凡高的六个朋友的肖像画之一,鲁林是阿尔勒的邮递员。法国南部的阿尔勒离巴黎15个小时的火车程,梵高在1888年到阿尔勒,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希望落空了,他在那儿孤独地生活和作画。鲁林一家给他带来温暖和友情,他们也是他很多作品的题材。
在油画《约瑟夫·鲁林肖像》中,鲁林身着他引以为傲的邮递员制服,背景是想象的漩涡花纹。凡高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说:“我要用象征性的光环这种永恒的东西来画男人和女人,要用我们着色的响亮和颤动来表达永恒。
《约瑟夫.卢兰的肖像》
《约瑟夫.卢兰坐在藤椅上 四分之三身长》 1888年
《阿曼德.卢兰的肖像》 1888年
《卡米尔.卢兰的肖像》 1888年 现藏于梵高博物馆
《文森特在阿尔勒的家》 1888年 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文森特的居所》 1888年 褐色钢笔水彩
《加歇医生》 1890年
梵高在自杀前一个月,为精心照顾他的加歇医生画了这幅油画。他自己说:“我希望画一位艺术家友人肖像的油画,他满怀伟大的理想。”画家希望把他对这个人的感觉和爱慕之心画进油画作品里。
画家夸张了加歇医生的头发的金黄色,在头像后面他不画小屋的普通墙壁,而用他调配得极为丰富、极为强烈的蓝色涂出无限深远的背景。由于这种单纯的配合,使金黄色头发的头部,在这丰富的蓝色背景上发光,像星星嵌在深沉的碧空中。"
《切加特医生的花园》 1890年
《掩面的老人》 1890年
《一位农民的画像》 1889年
《老农人埃斯卡里耶》
《老农人埃斯卡里耶》
《尤金.博赫的肖像》 1888年 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
《坦圭先生》 1888年 巴黎罗丹美术馆
《一个轻步兵的肖像》 1888年 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传令官的肖像》 1889年
《戴帽子的男孩》 1888年
《菲利克斯.雷伊医生半身像》 1889年
《米列中尉》 1888年
《一位病人的肖像》 1889年
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种无限的、深刻的、真实的东西,我不再眷恋人间……
《文森特的卧室》 1888年 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在梵高完成后,于1888年4月被洪水毁坏,后来,梵高在1888年10月又重新绘制了一张。油画中那小而朴实的卧室,就像是画家的心,没有奢侈品。透过油画中这些简单再简单不过的卧室,让我们看到的是画家梵高那一颗深刻不能再深刻的灵魂。
《自画像》1889年 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
梵高把这幅自画像看作自己神志正常的标志。“我希望你能看出我面孔比过去平静得多了,尽管在我自己看来我的神色比以前茫然呆滞了些。
与梵高自己看法正相反,这面孔绝非平静,表情也绝非茫然呆滞;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坚定、专注、决不退缩。作者用旋动的冰蓝色笔触描绘出似乎在颤动的背景,背景衬托出身着中产阶级上衣和坎肩、留着桔红色头发和胡须的画面主公,同时画家的面孔又出现了我们所熟悉的气质性光彩。
背景使用灰蓝色的连续曲线,产生如旋涡般的效果。木然的神情与变动的背景形成对比。而他的眼神,就如安东尼阿得所说的,“能把一个人穿透”一般。
为了能更充分地表现内在的情感,梵高探索出一种所谓表现主义的绘画语言。他认为:“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在他画中,浓重响亮的色彩对比往往达到极限。而他那富于激情的旋转、跃动的笔触,则使他的麦田、柏树、星空等,有如火焰般升腾、颤动,震撼观者的心灵。在他的画上,强烈的情感完全溶化在色彩与笔触的交响乐中。
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