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56年,我们就已经肯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主张“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现在,我们普遍认同百花齐放,却不一定普遍欢迎百家争鸣与推陈出新。
科学领域包括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两大类。社会科学领域有哲学、宗教、政治、经济、法律、文学、艺术等等,自然科学领域有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等。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百家争鸣与推陈出新,我们也是普遍认同的。但是涉及到社会科学领域,就未必普遍认同百家争鸣与推陈出新,只能勉强愿意百花齐放。
社会科学领域的百花齐放当然很重要,但是必须要有百家争鸣与推陈出新。只让百花齐放,不愿意百家争鸣与推陈出新,就会产生真理与谬论同在,精华与糟粕共舞的现象,导致人们难分良莠、无所适从。我们想要在社会科学领域推陈出新,就要有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方式只能是讲道理、大辩论,因为真理是越辩越明。然而,我们的文化不习惯讲道理、大辩论,反感驳斥他人的谬论。驳斥的结果,必定是要揭示坚持谬论的人在思想认识上的错误,这会让坚持谬论的人没有了面子,会打击和伤害他的自尊心。我们普遍认为公开揭错就是对他人的不尊重,是极不厚道的行为。所以,绝大多数的朋友们都反感讲道理,不愿意辩论社会科学领域的是非对错,不喜欢百家争鸣。我曾经试图通过炒作发起吸引人们来进行大辩论,希望以大辩论揭示真理与谬论。可惜,朋友们普遍觉得我是对百花齐放的不尊重,乃至刚开始辩论就遭到了激烈反对,让我白费了一番心机。
百花齐放当然好,可是不能有诱惑害人的毒花。百家争鸣与推陈出新就是针对诱惑害人的毒花,帮助人们从理性辩论发现和认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精华与糟粕,方便人们选择真理。其实,从学术角度讲道理与大辩论,对我们有益无害。我们可能输了面子,但是可以从中收获见识,方便实现思想上的提高与进步。如果我们都顾着面子,都不愿意去批评别人明显错误的观点,甚至去迎合吹捧别人,那就很值得深思了!我们传统的儒释道文化,普遍以为顾全别人的面子就是最大的善意,从来不主张去批评别人的谬论,结果就是让各种歪理邪说有了空子可钻,形成现今这种真理与谬论同在、精华与糟粕共舞的现象。所谓信仰危机,就是我们对谬论的宽容,让人们普遍陷入了思想混乱、无所适从的状态。
我们的专家学者们都不重视讲道理与大辩论,不愿意互相争鸣,顾全的只是互相之间的面子。普罗大众是很难自己去分辨真理与谬论的,他们需要从专家学者们的互相争鸣来发现和认识真理。百家争鸣,就是要方便发现和认识真理,方便普罗大众选择真正适合他们自己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