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用这个“炼”,是想表明对问题的思考需要反复溶解、反复提炼的过程,提炼核心原因,提炼对策。
1.离开现在的舒适区有多难
职场是一场修行。
初入职场,因为不甘心只做个执行者,于是凭借个人的努力和勤奋,成为优秀员工,被提拔为管理者,带着团队,开始另一种职场人生。
你通过远离舒适区进入学习区,得到了不错的回报,升值加薪,进入管理层。
远离舒适区的困难程度是1
然而在管理岗位上,你还继续用努力和勤奋,做和优秀员工时期一样的事。你会发现,你越来越忙碌,你的下属全都把活推给你,因为你能干。
你顶住压力熬了一年,没有带出一个新人,没有建好一个的团队,也没有创造出1+1大于2的效益。
你想走出舒适区,去学习管理技能。这回要远离舒适区的困难程度是10。
这很正常,每上升一个层次,原来层级的学习区变成了舒适区,恐慌区变成了学习区,困难一层比一层大,进阶一次比一次难,很多平庸的中层出现了。
2.加强自我训练,拥有管理者思维
很多公司有晋升机制,却缺少务实的培训,来教导优秀员工如何成为优秀的管理者,似乎管理技能必须天生自带,不教就会。
你也曾是优秀员工,进取、好学。只是要做管理者,对人的要求更全面、更高,没有系统的管理思想导入,随着团队和业务的扩大,要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你会觉得越来越难应付,最后进入职业倦怠期,茫然无措,开始怀疑人生。
市面上很多的管理类书籍,大都泛泛而谈,不重实务重务虚。进入管理层之后的修行,漫漫长路,很少有人能给出专业指导。在中国的企业里野蛮生长出来的高管,他们一是悟性强,二是天资聪颖,普通人很难复制他们的成功。但是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一样可以具备高管思维,成为走通管理之路的达人。
还是Jerry常说的话:思维决定高度,思维决定人与人的不同。
身为管理者,一定要具备管理者思维。我在《什么样的思维,才能成为CEO?》中阐述了管理者思维的本质,那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企业里,不管职位高低,你每天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职场是一个非常好的实践场地,只要你有意识的训练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用不了多久,你就能抓住管理的精髓,找到方向。
要以什么样的方式解决问题呢?找到问题的核心原因,找到逃逸点,再做出对策。基本上经过这个路径思考出的对策,不仅不会出错,而且能解决企业深层次的问题。
3
举个例子:
某公司新成立没多久,公司员工来自五湖四海。一天早上开管理层例会,A部门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发现公司目前最大的困难是沟通,和其他部门沟通很困难,该怎么解决?
其他人纷纷附和:是呀是呀,简直鸡同鸭讲,工作都没法开展下去了!
领导发问:大家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大家纷纷献策:公司要做好员工关怀工作,增强凝聚力,可以开生日Party,组织拓展训练,组织团练活动,随时来个聚餐等等。
你听了,虽然觉得有点不太对劲,但是目前好像也只能这么解决了,是不是?
大家的对策能不能解决沟通问题?
这些对策,确实也会起到较好的作用,增进员工间的交流,员工处成一家人,相互之间就好说话了嘛。但是,仅仅如此就能完全把公司的沟通问题彻底解决吗?显然不能。
假设员工一直有变动,这些活动就要一直进行下去,用以维持员工关系。万一公司要缩减开支,那可咋维持呢?那么根本问题究竟是什么呢?
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地、系统地去思考。
下面我们来一层层分析,深挖根源(5WHY分析法):
为什么各部门沟通起来很困难?因为我跟他们说不通。
为什么说不通?因为我觉得应该这样做,他认为该那样做。
为什么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和做法呢?因为各自的管理环境不同,处理方式不同。
为什么不能按照一个标准或程序开展工作呢?因为我们还没有建立或形成统一遵循的原则和标准。
结论出来了,是因为标准不统一,所以沟通起来费劲。
我们各自用从上一家公司带来的经验去说服对方,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候,不是比谁的过往经验牛B,而是所有人都要符合现在公司的标准,在同一个平台上,使用同一个标准,才能沟通顺畅。
聪明的你,应该知道该如何做了吧?建立或统一标准!
一切皆有套路!是不是看起来很简单?
当然不!转变思维深入思考,就是逼自己离开舒适区,这个过程比较痛苦,但这是进阶高管必经之路,不走过这段路,你永远会感觉扛不住!
深度思考,唯有多练!只有快速走过这个阶段,配合科学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才能真正步入高级管理者的殿堂,否则,你永远只能止步于一名平庸的中层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