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的传奇始于一次失败事件。耗时15年,耗资17亿美元的哈勃望远镜被确认为:发射失败。后续的调研结果让人震惊:测试中就发现的镜片瑕疵问题,却未被告知。那么精英林立的NASA为何会明知故犯呢?原来,由于预算和日程压力,大家拼命赶工,而承包商也因为和NASA管理者之间的敌对情绪,厌倦指责,导致出现技术问题也不愿告知。即有缺陷的社会背景造成的瑕疵,进而引发的事故。由此,查理博士在仔细分析后提出了场域,社会背景便是其中一种。4D的故事相信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而查理博士觉察的社会背景,即场域让我好奇不已。
一:场域解读
场域,这是一个我觉得特别神奇的东西。我曾经百度搜索过它的起源,最初始于19世纪中叶的物理学概念,由库尔特 考夫卡提出,是关于人类行为的一种概念模式。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进一步说,场域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空间,相对独立性既是不同场域相互区别的标志,也是不同场域得以存在的依据。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而又抽象的概念。我尝试以自己的方式,去解读场域这个概念。场域这个词由二字组成,一为场,(繁体:場 )土昜yáng为塲,昜有播撒之意。二为域,范围,疆界之意。组合一下,是否可以理解为:事先播撒某种物质后,形成的一定范围内的能量圈呢。
首先,播撒的主语是谁呢?如果是一个人,播撒行为后形成的习惯模型从而形成人的能量场。如果是一个团队,初创时播撒的信念目标形成团体的能量场。而如果是一个国家,在撒播一系列的文化历史传承后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能量场。而所形成的能量场又会对置身其中的个体或群体起作用。社会学所讨论的场域,需要人的介入而产生,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社会群体通过正向或负向的“域场”输入,最终形成影响思考模式与行为模式的场域并再此影响“域场”输入呢。莫名的让我想起了鸡生蛋,蛋生鸡的故事,哈哈~
而根据所形成的场域是否有后续行为的加持,又可以将其分为暂时性场域和持久性场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是受到最近在看的拆掉思维的墙这本书的启发。
里面有这样的一个例子:听了成功学讲座的个体在当时激动的神魂颠倒,回家凉风一吹该怎样还是怎样?古典老师将心态比作一种态,就如水有液态气态,听课时温度上去了,就是气态,回到家没有氛围,就自动回归液态了。
从场域的角度去理解,就是在听成功学时,有学友讲师的氛围加持,临时创造出一种利于学习传播理念的场域。而回家之后的个体脱离了域的范围限制,场的能量积蓄,回归之前的模式。
当然,如果在离开后,仍旧有相关输入,比如线上持续的交流反馈,书籍的持续阅读,这种暂时性场域有极大可能成为持久性场域。这种正向的持久性场域,首推的就是4D造福中国群和DISC学习社群了(集结了一批狂热学习分子,哈哈哈,我今天的分享行为,就可以视为为场域增加“域场”的支持呀)
而且,从构建场域,由暂时性场域持续发展为持久性场域的想法,也非常符合吸引力法则呢~
二:4D坐标漫谈
回归场域主体,我们谈论的社会群体,由个人构成。那么就很有必要来分析下可以选择播撒何种物质的个人呢。查理博士根据荣格的性格类型,提出了4个决策取向,(情感,逻辑,直觉,感觉),形成4维度的构想。
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按照由低到高的需求顺序排列了4组取向,分别为:(直觉,情感)培养型,(情感,感觉)包融型,(直觉,逻辑)展望型,(感觉,逻辑)指导型。
这张图大家应该很熟悉了。我很仔细的在看这张图,仔细的阅读上面的信息。猛然间,我一拍大腿,这不就是我爸套路我妈的步骤,非常的4D呀。绿色:我们可以想成追求阶段。直觉锁定目标,发动猛烈情感攻势,培养的是女朋友,未来的伴侣呀!黄色:热恋阶段:情人眼里出西施,光环效应发力,错即是对,包融你的所有。蓝色:求婚阶段:慷慨激昂,展望美好未来,许诺大好河山。橙色:婚后:逻辑分析,指点家中大小事物。
颜色一圈轮下来,我好像突然明白我妈牢骚抱怨的原因了。4D是一个动态系统,当4步被省略为1步的时候,必然是要出事的。回归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低层次的需求还未满足,怎能奢求后面的种种呢?
现在把视线再拉回来,回归4D坐标。四个坐标搭配对应着不同的性格类型, 对于成为4D人之前的我们来说,都有一个主性格,这是由我们天生的对信息和决策的偏好决定的。场域的构建者可能是绿色人,可能是橙色人,可能是蓝色人,也可能是黄色人。如果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性格色彩构建,仅仅活在自我场域里面的人是很难融入社会的。生命的诞生从初始发展自己的自然天性,到逐渐社会化的过程,也可以看成是一个自我场域不断融入社会场域的过程,中间交汇着家庭场域,工作团队场域等等。那么,这样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如何融洽发展呢?查理博士给出了答案:8项行为。
需求的四个维度,分别为:绿色:欣赏与感激 黄色:归属感 蓝色:充满希望的未来 橙色:适度回应能力。
而根据对应的需求所做的8项行为是:绿色培养维度:表达真诚的感激与欣赏,关注共同利益。黄色包融维度:适度包融他人,严格遵守你的协议 蓝色展望维度:面对令人不愉快的现实,百分百的投入。橙色指导维度:承担个人责任,避免戏剧状态。
三:我与AMBR
4D的8项行为,在叙述的基础上,需要的更多的是实践与修炼。现在回想起来,还能清晰的记得查理授课PPT上书写的大字:我专注于改变自己。确实,4D是一套自我修炼的秘籍。场域的构建,都是从主体出发并不断输入塑造后再滋养主体成长的。在4D修炼中,有一项工具不得不提,即AMBR,查理博士称之为4D的注射器。
AMBR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
A:Attention,关注。 关注所向,力量所在。
M:Mindset, 心智。 自我成长,从“心”开始。
B:Behavior 行为。 心之所向,行之所至。
R:Result. 结果。结善之缘,求善之果。
对于这项工具,感悟还是比较深的,想聊一聊我与AMBR之间的故事。
工作2年的我,在一家英语机构做小学英语教师。伙伴团队非常的有爱,是毕业后就认识的同伴,战友,也是密友。孩子们也非常的有意思,他们的很多观点和想法有时也会引发我的思考。
但是高强度高负荷低挑战的工作让我很难过。现在还能记得用嗓过度后在家长会上失声,跑到洗手间哭了2分钟,喝口热水继续扯着嗓子说的模样。
虽然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达到南京校区五星教师的称号,工资也比刚进校区翻了一倍,但是内心的荒芜却是无人诉说,一个月最高兴的就是发工资那一天了,不过只有在看完工资消息的2小时以内。
父母觉得教孩子挺好的,工资也不错,完全不能明白我的感受。那会感觉自己像是沉在泥潭底部,活着是为了什么呢,成功的定义又是什么呢。
整晚整晚都睡不着,想着想着就哭出来。
那会应该还达不到抑郁的判断标准,顶多就是一般心理问题,由现实问题引发但并未泛化。
如果用AMBR做自我分析,那当时我的关注点在于:我不想要再当英语老师了,
情绪体验是:太糟糕了,我除了英语又会什么呢?那一堆英语证书除了教英语又有什么用呢?
当时的行为就是:一边难过睡不着一边去上课,对待新老师态度相当恶劣,
结果大家都看着我的脸色,有些比较亲密的人也疏远了。
当时的我沉浸在一个非常可怕的循环里,或者说是自我营造的场域里。自怨自艾,活在自我抱怨的场域中,旁人别想进来,我也不关注别的事情,就让自己在情绪中沉沦。
其实人生的际遇谁又说的准呢?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了心理学,读一读觉得很有意思。报名了当年11月的心理咨询师考试,边看书边学习边自我疏导,慢慢的知道的越来越多,情绪也渐渐平复。尝试给自己分析,慢慢开始发现了不一样的可能性。
考取三级心理咨询师之后,对精神分析流派的催眠非常感兴趣,去专门学习并且考取了证书,接着CTT效能教练,DISC, 4D,禅绕画,思维导图,视觉笔记......2017年就像是开挂了一样,掌握了许多新技能。
因为我慢慢的认识到,自己关注点已经发生了转移。我更多的聚焦于我可以尝试什么而不是我没有什么,就这一个关注点的转变,简直让我重获新生。通过这些技能,又帮助认识了许多新伙伴,就像第一部分解读的正向场域一样,我通过自我解读突破,重新构建场域,不断的学习为其增长活力,并用这样的场域淬炼自身。
在即将到来的2018年里,我看到了无限的可能。
真心希望界面前的你,也能够找到自己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