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之所以去看点映,还真不是因为大鹏,我因为屌丝男士买了煎饼侠的票,然而因为煎饼侠我拒绝了大鹏之后参演的所有电影,煎饼侠大卖,然而我不喜欢,搞笑太用力,各种人物乱七八糟,庞大的友情客串团,没有哪个对剧情的推动有实际意义,给人感觉不是“这个家伙放在这个地方很合适”,而是“你看我大鹏人脉广不广,牛不牛逼,这个我能请到,那个我也能请到”,我想或许同样因为这个原因,加上父子雄兵的整部垮掉,豆瓣上出现了大量并没有看过缝纫机乐队却在喷大鹏这部电影的人,豆瓣一直对烂片零容忍,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豆瓣上现在那几个热门评论,有存在的理由。
但如果你根据那几条评论来决定国庆档的电影选择,伙计,这次,你亏大了。
别活在别人眼里,而大鹏的缝纫机乐队,这次也绝不会死在别人嘴里。
前几天大鹏放出来了终极预告片,我点进去,在1:08听到了新裤子乐队的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当“我不要在失败孤独中死去,我不要一直活在幻想里”两句一出来,镜头里,缝纫机乐队花里胡哨的消防车从车库里驶出来,我全身的鸡皮疙瘩就起来了,谢飞机深情旁白,“总有一天呐,我要组建一支属于我自己的乐队,为我的家乡,引吭高歌”。
对了,全都对了。
有的电影会把最吊炸天的镜头剪进预告片,然后你看完正片发现,去他妈的,原来拢共也就预告片里面那么几个爆点。
但大鹏是个聪明人,他把最好的饭,留到了最后,你可以猜到情节,可以猜到台词,但在看到正片之前,你绝不会猜到,所有的情节,台词,伏笔,人物,会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在最后一刻汇集到一起,给你致命一击。
电影还有几天才公映,这里我不做任何剧透,但我特别想提一个我关注到的,但是至今为止众多影评人还没有提到的一个点。
在电影最后,大鹏给了一个穿着校服的吉他少年三个镜头,这个少年的名字,叫刘嘉卓。
我不懂吉他,但我知道有很多国内吉他弹奏的大神认为刘嘉卓的爆红是中国指弹界的里程碑,他是中国指弹的未来。
起初有人在B站质疑刘嘉卓超快的弹指手速是视频加速,于是这个少年重新录了那首最具有争议的Tall Fiddler,并在镜头前面放了一个正常走字的闹钟,秒针一秒一秒过去,少年逆天的手速惊呆了所有人。
大鹏请他在缝纫机乐队中客串,最后的合奏中,给了他三个镜头。
这本身没有什么太多深意,但当这个天才弹指少年和众多曾经红透亚洲的保温杯中年一起合奏,一起摇摆,穿着铆钉夹克带着红星白鸭舌帽满脸褶子的老炮高举手臂打着金属礼,有那么一刻,我甚至觉得缝纫机乐队,不是一部喜剧,而是一部纪录片,它记录了中国摇滚的夕阳余晖,也记录了朝阳晨曦,它记录了一个让人热泪盈眶的时代,和活在那个时代下的一群热血沸腾的人。
看到有不少评论说大鹏是贩卖情怀、贩卖理想、贩卖摇滚、贩卖音乐,言下之意,大鹏虽然电影里面拍的是情怀理想摇滚音乐,然而他本身并没有这些理想和情怀,他就是为了蹭摇滚热度才拍摇滚,而不是真正喜欢摇滚才去拍摇滚的。
立足于现在这个时间节点,我特别想问一句。
摇滚现在还有什么热度可蹭?
如果要给音乐类型排个热度,现在最热度非嘻哈莫属,其次是民谣,再次是流行,最后才轮的上摇滚。摇滚这个词,在崔健黑豹魔岩三杰那个时代,是最潮的,而现在摇滚音乐节已经变成一个颇小众的需求了,你去街上问一圈,有多少人看过中国有嘻哈,有多少人知道 gai 和 pgone 的撕逼,有多少人知道宋冬野,有多少人听过南山南,更不用提陈奕迅的演唱会是怎样的里三层外三层,周杰伦的巡回表演是怎样从七里香到告白气球在朋友圈小视频刷屏。
镜头转回摇滚圈。
当那个吉他手唱出来
无聊望见了犹豫
达到理想不太易
即使有信心斗志却抑止
可能还有人能叫得出黄贯中,毕竟他参加过我是歌手。
但当那个鼓手唱出来
谁人定我去或留
定我心中的宇宙
只想靠两手 向理想挥手
影院里面的观众,有几个能叫得出叶世荣?
他们可是 Beyond 乐队的成员啊,Beyond算是中国摇滚圈里面,传唱度最高且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乐队之一了,但他们的鼓手,我自己都得百度一下,才能写出名字。
摇滚有个P热度啊!
如果说这个太有年代感,距离有点远,那么好,我换个角度。
最后彩蛋里面闪过的那几个算是摇滚圈风头浪尖的乐队,你加起来听了他们多少歌?
20首?10首?5首?
超得过3首吗?
可他们已经算是中国当代摇滚圈最有头有脸的几个乐队了。
当你看到于谦头上的那个红星帽子,能想到崔健的一无所有吗?
为什么经常有人打着金属礼呐喊『摇滚不死』,却鲜有人呐喊『流行不死』『嘻哈不死』『民谣不死』?
因为流行民谣嘻哈都还正值壮年呐,而玩摇滚的人,是真有一种行将就木的恐惧感在啊。
大鹏要当真要蹭热度,蹭什么不行,去蹭摇滚?
另外,关于假摇滚,情怀贩子,我这里找到一篇2014年中国青年报对大鹏的报道“屌丝男士”逆袭史:从小很奇葩 一直被打击,注意,这是三年前的报道,不是最近放出来配合电影做宣传的物料,我截取几段放在这里,大家感受一下。
“不是所有的爱好,最后都能成为特长。”上了初中后,董成鹏把大部分课余时间都用在了音乐这个曾经备受打击的爱好上。当时的董成鹏认为,能否做好一件事不应该由别人来下结论。
初一寒假,在长春上大学的表叔带回来一把吉他。董成鹏看呆了,“吉他伴奏太好听了”。他说服母亲,花了80元买了一把吉他。可在当时集安市,董成鹏找不到一个吉他老师,于是让表叔从长春买教材寄给他自学。
吉他弹得越来越熟练,初中时期的董成鹏开始尝试写歌。13岁那年,董成鹏原创了一首叫《秋忆》的歌:“秋叶落下大雁飞,人已散了梦已碎……”
有一次,上课写歌词的董成鹏被老师发现,在没收歌词前,老师让董成鹏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念出来。“要求很过分,但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董成鹏觉得终于有机会让同学知道他有多厉害。结果,他听到的是哄堂大笑。
尽管如此,董成鹏的初中同班同学兼高中校友董博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当时他可是学校里吉他弹得最好的,在集安市也数一数二。”
从初中到高中,董成鹏写了100多首歌,还用录音机录制一本自己的专辑。
尽管董成鹏弹吉他唱歌没遇到太大阻力,但因中学时期文艺活动太少,让董成鹏觉得“空有一身好武艺,但没机会展示”。
于是,刚上高一的董成鹏决定,在集安市举办一场演唱会。
办演唱会单打独斗肯定不行,租赁场地和灯光音响、设计海报和门票等等,千头万绪。董成鹏首先想到的是,组建乐队。董成鹏找来两名分别会架子鼓和电子琴的女生,还拉来已大学毕业回集安工作的表叔当贝斯手,4个人的乐队由此组成。
乐队利用周末时间排练。歌曲大部分是红极一时的BEYOND乐队的,他是主唱。
演唱会到了正式推出的时候。场地由学校附近的录像厅免费提供,海报由班级里语文最好的同学设计,门票两元钱一张。因为舍不得用彩印,海报和门票都是黑白的。董成鹏说,“这也直接导致演出当天出现了很多复印假票。”
“来看演唱会的人实在太多了。”董成鹏说,集安市不大,大家口口相传,说有一支本地的摇滚乐队,都想来看个热闹。原本容纳300人的演出场地,挤得水泄不通。为能看清楚,每个人都站着。
第一次站在舞台中央的董成鹏“感觉很幸福”。“台下观众伸着脖子看我,父母和班主任都来了。”董成鹏说,演唱会后半段变成全场大合唱,有很多同学、朋友和不认识的也上台唱歌,一片狂欢。
从那时起,当一名歌手的想法就种在了董成鹏心里。
几个关键词,集安,贝斯手,电子琴,架子鼓,Beyond,黑白海报,水泄不通,狂欢,全场大合唱。
我再给出几个缝纫机乐队的电影画面
集安小镇
贝斯手、电子琴、架子鼓(当然了,这个算一支乐队的标配)
所以,与其说这是一个导演拍了一部国庆档电影,我更愿意认为,这是一次大鹏对自己曾经摇滚梦的致敬和演绎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