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树丽
杨绛先生是一个斜杠才女,她是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翻译家,还有文艺评论家。这样一位女性,她在退休以前,她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同时她还有一位作为大学问家的一位先生——钱锺书。
钱锺书先生嘴里的杨绛,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说杨绛是“最才的女,最贤的妻”。这是目前为止,我听到的对于女性,还有包括对妻子的最高评价之一。
最才的女,注重个人表达;最贤的妻,注重个人付出。在我们心中这是两个完全不相兼容的层面,类似“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是这两方面能兼容到一个人身上的概率绝对是相当少的,但是杨绛就是这样一个人,这不得不让我们好奇,所以这也是我们要读这本书的原因,而且对于我来说,我更愿意把这本书讲给我们班上的孩子们,让更多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能以杨绛先生为偶像。
当我们赞叹一个人非常了不起的时候,我们更要去思考为什么,所以我们最应该思考的是杨绛是如何成长起来的?这对我们很重要。
杨绛成长在一个世代的书香之家,因为她的曾祖父、祖父、还有她父亲,全是读书人,是靠读书谋职,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而且杨绛的父亲杨荫杭是胡适的老师。她的母亲唐须荌也是一位知识女性,在料理家务的同时时常读书。
杨绛先生说在她的记忆当中,她从来没有听到她父母吵过一次架,父母两个人在孩子面前,始终呈现出的是一种和睦的、融洽的、相爱的一种状态,而这种状态对孩子的成长是相当有利的。他们家有六个女孩、两个男孩,杨绛排行第四,但是他们的父母从来都不重男轻女,每个孩子都得到了父母的宠爱。
杨绛的父母都都特别喜欢读书,这潜移默化的行为自然从小就刻在了孩子们的思想中。杨绛的父亲总是把杨绛特别喜欢读的一些诗词小说,默默地放在杨绛的书桌上,过了一段时间,只要发现杨绛没有读,他就把它默默地拿走。其实对杨绛这样自尊心很强的女孩子来说,就父亲的这么一个默默的举动,其实就是告诉你,给你的书,你就好好抓紧时间读了,你要不读我就把它拿走了,其实她父亲采用的是一种非常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同时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所以睿哲的父母自然会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杨绛先生的优秀和她的原生家庭密不可分,她从小是生活在一个开明的、民主的、平等的、有爱的、充满着和谐氛围的一种新式的家庭当中,而且父母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又特别喜欢读书,所以孩子想不优秀都难。
杨绛先生一直活到了105岁,2016年去世,但是她最后二十年,是一个人度过的。1994年,钱锺书住进了医院,而这一住就是四年,这四年当中杨绛寸步不离地守在钱锺书的病床边,而这时候他们两个人,都已经是八十多岁了。钱锺书的病还没有好,到1997年3月的时候,他们唯一的女儿钱瑗得晚期癌症半年之内去世。这边钱锺书还躺在病床上,那边他们唯一的女儿,不到六十岁的钱瑗已经病逝,我们想象一下杨绛当时的心情。
杨绛先生是如何度过这段日子的呢?她自己说,“悲伤不能抵抗,只能逃避。”后来她选择翻译作品。就在钱锺书先生逝世一年之后,她用一年的时间,翻译了柏拉图的著作《斐多》,不仅如此她还整理了钱锺书留下的数量惊人的读书笔记,以及他的没有来得及整理出版的作品,这成为了她在人世间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我们经常说“化悲痛为力量”,其实这就是情绪转移,当我们把情绪转移到另一些事情上的时候,我们让自己忙起来,我们就不会去想痛苦的事情了。
97岁高龄的时候她出版了《走在人生边上》,103岁的时候写下了一部中篇小说《洗澡之后》,她年过百岁而笔耕不辍。
如果说以前杨绛先生藏在钱锺书先生的背后,但是钱锺书先生去世后的这二十年,让杨绛先生从钱锺书的背后走到了普罗大众的跟前,因为这二十年她的作品,受到了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踊跃购买、去阅读,人们才知道杨绛是谁,杨绛具备怎样的人格魅力,杨绛具备怎样的才华。
2016年杨绛先生105岁的时候,她离开了人世间,到另外一个世界和她挚爱的人团聚去了。尽管杨绛先生已经走了好些年,但是我们依然怀念这个伟大的女性。
最喜欢的语录: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你的问题在于读的太少而想的太多。
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得到金钱,拥有金钱未必拥有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如愿以偿。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