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习课的意义(依据)
1.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 教学论依据
“学而时习之”(孔子)
2.强化记忆痕迹的需要 心理学依据
“痕迹衰退”“前后学习干扰”
3.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需要 认识论依据
认识需要多次反复,逐步加深
4.由分散到系统的需要 教学法依据
“由薄到厚,由厚到薄”(华罗庚)
【评】一切依据化归学习过程是系统性过程,非一蹴而就,需经历长期孕育积淀。
二、复习课的任务(目标)
1.“系统”:加强理解,融会贯通
构建知识网络;完善认知结构
理清知识,理清思路
2.“巩固”:弥补缺漏,巩固基础
加强针对性,突破疑点,难点
3.“提高”:灵活应用,提高能力
加强综合性,积累问题解决经验
提高“四能”
增强复习信心
三、复习课的准备(备课)
1.吃透教材,梳理内容
单元、学期内容,确定总复习框架
疫期复习策略:
1)确保主干“数与运算”
2)突出重点“基本内容” 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算法
3)“应用”跟随运算教学 看算式自编“应用题”(发挥班集体力量)
2.吃透学生,梳理需要
整体、个别,逐一分析
3.吃透评价,梳理问题
四、复习课的教学方法与问题设计
1.使用图表、提纲
2.预习、反思、总结
3.看书、质疑、讨论
4.说理、举例、验证
5.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模型思想)
看式编题
五、复习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新、忌单调重复
2.要掌握学情,忌面面俱到
【评】趣味复习引导无意注意,减少注意力使用,避免疲累
3.要讲练结合,忌以练习代复习 复习≠练习
4.要精选习题,忌题海战术
因材施教,忌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