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节日里,不禁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事情,突然之间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
大概一二年的时候,那时候妹妹大概两岁左右。一天放学,在距离家门口大概一两百米的地方看见爸爸妈妈带着妹妹从对面走来,然后我就突然之间“哇”的一声哭了出来,不可遏制。我妈看见之后说,他们要带妹妹去姥姥家,让我把书包放回家赶紧赶过来。这不但没让我停止哭泣,反而把哭泣变成了哭嚎,我妈哄不好,我爸急了,抬起腿就是一脚。当时我站在青石板小桥上的我当然是站不住,一下子掉到了河里。然后顾不上疼,一路爬上岸,一边狂奔,一边哭嚎着回家,然后又一路哭嚎着狂奔返回。
以前想起这件事的时候,觉得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从小到大,可能只被我爸打过这一次。今天又想起这件事情,突然发现可能不是,或者可能不仅仅是那样。
当时为什么会哭得声嘶力竭,是因为觉得自己被抛弃了;是因为觉得他们三个是一家人,而自己好像是个无关紧要的外人;是因为觉得如果不是恰巧遇到,自己就真的被抛弃了。那样歇斯底里的哭嚎,来源于内心强烈的不安。
当然,我的父母没有接受过多么高等的教育,没有读过教育心理学的书,可能没办法理解,何况我也是现在突然间明白。所以,突然间就明白了,为什么我姐会跟和我小外甥说了你爸妈不要你了的邻居翻了脸。很多人逗小孩儿的时候会说:“怎么办,你爸妈不要你了。“”我也亲眼见过。现在才真正理解了,对一个几岁的孩子说这样的话,是多么的残忍。
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儿日,我们特别关注对孩子的不体罚的伤害。其实生活中,对孩子的伤害又何止是只有体罚,或者说非体罚的伤害有时候远远大于体罚的伤害,因为会形成心理机制,伴随着以后的人生。
我想以后我不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你再怎样怎样就不要你了,就怎样怎样”,这样,可能会让ta停止哭闹,但是却产生了看不见的,极度的恐惧和不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