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木樨
微博 | @木樨牧场
一段过程走过,是否有成效,要改进什么继续什么,总要有个记录。
自从怀了孕一直都是在家自学德语,自学自学就需要更强的自制力,系统性和渐进性没办法和学校一样,但至少每天多少都学些,一直坚持着。自学也有自学的好处,就是比较自由,有喜欢的题材多读几遍,喜欢的形式连续几天都是那种模式。倒是轻松不少,可是这样长久下来,效果如何呢?这期间总有坚持不下来的时候,就会上网查些打鸡血的文章,看完后感叹“哇,他们都好厉害啊,几个月、半年就搞定德语啦?”好,继续加油!可是,为什么我一直就张不开嘴呢?哪里出了问题呢?经过反思,我感觉,除了我与人接触太少之外,就是效率太低、纵情懒惰;避重就轻、不愿动脑;疏于温故、过于松散。
效率太低、纵情懒惰
大安平时在家从不学习,但凡节假日不是在家睡觉就是出去游山玩水。但是偶尔有任务要做的时候却是稳坐泰山、雷打不动的专注,羡慕他纵情其中的享受。我好像就上中学时有一次忘我地学习,如入无我之境,效率之高至今回味无穷。专注力真的是需要修炼的一门功课,时至今日,越是长大精力越是分散,做任何事情总是不能专心致志,有时候对于艰难的事情,甚至专注十分钟都不能。就像现在一心学德语,却还是一时微信一时微博地翻看,从一条留言看到几张图片,哗哗半个小时就过去了,手头上听的德语倒成了背景音乐,一遍一遍放着,却一个词没抓到,说是两分钟的听力听了十遍其实不过是噪音,坐的时间不短,效率极其低下。随后是一天结束后的自责内疚、自我否定、情绪低落、信心丧失。
避重就轻、不愿动脑
一遍听不懂眼睛不自觉地瞟向文本,很多时候干脆看着文本听,哎呀,这些词我都认识,知道了。可真合上书本闭上眼睛再来一遍的时候就傻了眼,变成了聋子、傻子。如果不看文本就听不懂,一秒一秒地捱,一个词一个词地抠,那多痛苦啊,不如看着听来得痛快,这就是不愿动脑。而且学语言怎能不张嘴呢?不愿意动用面部肌肉、活动咬合肌,到用时干张着大嘴吐不出半个字,为啥?肌肉不熟悉,没形成条件反射呗。而且读出来就能听到发音,不正确了就要一遍一遍纠正、重复、巩固,不这么做怎能熟能生巧呢?但是眼睛看一遍,匆匆带过,不是避重就轻么?
疏于温故、过于松散
相比于其他,阅读最轻松,是我最喜欢的。我边读边把不认识的单词查出来,记下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每次阅读结束我会告诫自己,明天把今天的单词温习一遍,两三次就记住了,可我几乎没这么做过,再读新的文章,继续查不认识的词,很多时候查出来一看才想起来,这词前天刚查过,很多词甚至三番五次地重复,时时让人抓狂,又痛彻心扉下一番决心。而且,学习的时候很随心情,系列的文章还没有读完,明日或者换了童话或者该读杂志或新闻,过于随意松散,毫无系统。
其实,这些学习上表现出来的缺点放在做任何事情上都是一样的。怀孕前我喜欢跑步,若是哪天5KM坚持下来,直到终点结束,心情会异常愉悦,我会给自己充分地正向鼓励。如果时断时续,心不在焉,甚至走了回来,一次巨大的自我满足感就此缺失,甚是遗憾。
如果每天临睡前细数晨起时给自己定下的大小任务都悉数高效完成,一夜安眠好梦。否则,更多一层自我否定,认为自己没用,人生乐趣减少不少。
其实,自己有没有用功,是不是专注,有无所获是否进步,身体或许疲劳,精神的愉悦是不会欺骗我们的。
那种感觉是会上瘾的,不是成功的感觉,而是走向成功的每一步都踏实、专注的感觉。
所以我今天的听力是这么听的。
从A到B重复模式,一句一句听,暂停、跟着复述出来,看文本检查、跟读至熟练(为纠音),把每句关键词写在手边白纸上,看着关键词复述整句话;
40分钟计时,5分钟休息;
两轮,一个半小时学习,关闭音频,看着手边白纸上的关键词复述全文,大概三百字的一篇关于球员收入的访谈;
虽然不熟练,总算能脱稿说出来。
很满足,长此以往,肯定有长足进步(其实我也就这么安慰安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