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的共享单车估计也有几十家吧,据说还有增长的趋势。
一说到创投或科技行业,我们一般会说到国内创投圈的感性化和科技圈的娱乐化。有一个很省力气的投资标识,一般来说,凡是阿里或者腾讯、京东等大佬进入的领域,风投就会判断为创业窗口期关闭。这样一个标识,为投资人节省了很多理性分析,也让创投行业的精英们减少了很多加班做方案的折磨。你想进入一个行业,只要看看BAT或者ATJ等等几位大佬是否已经占位,就可以做你的决策了。
但是说到共享单车的时候,尽管腾讯阿里等等都在布局,但是并没有挡住投资人的热情。人家腾讯阿里是为了布局产业链,建设自己的生态圈,共享单车只是这个商业帝国里面的一个环节,甚至还不是最盈利的环节。而众多跟风这进入共享单车行业,主要还是为了盼着哪天可以盈利,可以赚个盆满钵满。
凡是抱有热情,怀着美好希望来进行商业活动的企业家,都值得尊敬。比如共享单车,好几家上市公司都在频繁进入。这种投资跟腾讯阿里完全不同,人家是为了战略布局,建设生态圈,完善一个商业帝国的闭环结构。而大多数跟风者依然是为了短期盈利。这,太,急功近利了。共享经济的确可以盈利,甚至真有可能是个几千亿的大市场,但是,越大的蛋糕,烘焙的时间越长啊,你们心急急地就想吃蛋糕,现在还没到时候,你需要耐心等待,等得起吗?
前几天王健林卖掉了万达的好多资产,据说是为了变成一个轻资产的企业,顺利登陆A股。看起来,轻资产是个受欢迎的模式。但是共享单车不是轻资产,恰恰相反,它的兴盛和发展,都离开持续投资和不断加大的重资产模式。这种重资产的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并非不合时宜,也不是不赚钱,而是门槛很高,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起的。这个行业注定了需要更多的钱,更多的资产,更多的竞争-----以及更紧张的生存空间。当竞争到了利润极限值,就会洗牌。前几天共享单车连续倒闭好几家,就为因为资金链有问题。说白了,共享单车除了少数几个大佬,容不下太多的创业者了。
但是,大家趋之若鹜的原因是什么?
难道真的拼死等待共享经济大爆炸的时刻,可以分一杯羹?
还是记住了跟着腾讯阿里走,采用了“与巨人同在,与巨人同行”的影子战略?
看事情要看本质啊,穿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可以轻易的看穿事实背后的逻辑。
其实,大家都是为了共享单车的押金。不缺钱的企业,很少去玩共享单车,比如国家电网,工商银行等等大佬,就不屑于玩这些。腾讯和阿里是为了建设生态圈,否则必然也不愿意玩共享。
共享单车的押金和收费,决定了这是个资本项目,真的不是科技项目。你能明显感到共享单车和人工智能不同,对吧?科技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共享单车玩得是资本,玩儿现金流。至于什么扫码用车,什么智能检测,什么GPS和GIS系统,那,就是用来衬托红花的绿叶好吗。
所以说,眼看共享单车到了中场酣战之时,洗牌在即,大家依然飞蛾扑火一般,义无反顾的过来投资,其实,仅仅是因为缺钱,想捞点押金来做救命的现金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