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去电影院里看完了《四个春天》,时隔一年又来重温这部纪录片。在重温之前,几乎想不起影片中的片段,但是却对影片中的人物记忆犹新。或许优秀的影像就是这样,在多年以后,记不住那些精彩曲折的故事情节,但是却依然清晰的那个阿甘、那个肖申克里的安迪是怎样的。这部纪录片里,总是对生活的充满好奇的妈妈,多才多艺的爸爸,漂泊多病的姐姐,勤恳老实的哥哥,共同谱了一曲关于南方小镇上一个普通家庭的精彩乐章,秋去春来,人生的悲欢离合全写在了这里。影片表现的内容很多,在这里我更想写一下我感受最深的两个主题,一个关于家庭,一个关于生命。
关于家庭,碰巧我最近在读蒋勋的《孤独六讲》,其中有一部分也是在探讨家庭的问题,只是站在了人类孤独的立场上。蒋勋认为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儒家伦理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人个性的发展,这种群体文化总是要求个人要服从于家庭、服从于集体,“在我们的文化中,以‘爱’、‘关心’或是‘孝’之名所做的任何决定都是对的,不允许相对的讨论、怀疑。”而在《四个春天》中,我却在家庭中看到了那种人类身上最宝贵的情感,爱,思念,欢喜,悲伤….
几乎成了中国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缩影。蒋勋受过西方教育,会偏向于人类特立独行而去寻找自身生命的意义,家庭伦理是一定程度上的羁绊。《四个春天》,三个儿女分别在北京、杭州、沈阳发展,他们也去寻找自己的意义,但也饱含着对家庭的深情。北上广,人们都在大都市寻找自己的意义,但这城市却要比沙漠都要荒凉,地铁上公交上写字楼里,每个人都靠的那么近,却完全不知彼此的心事。影片里所讲述的关于春节,关于家庭,可以说是人们拯救自己的良药。
同时我也很触动于影片中的爸爸妈妈对于生命的乐观和旷达,爸爸会学新的乐器,学用电脑剪辑,说上一句”好玩的很”,也会在熏腊肉的时候说一句’安适”。即使女儿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之后还是仍然乐观而坚强的面对生活,盼燕子春归筑巢,为迎春花浇水等春天重新绽放,这种生命的姿态就像影片末尾母亲看着窗外的发芽的柳树对父亲说:“你看风又来了,树影婆娑的,左摇右摆的”
最后我想说一下这部纪录片摄影技术上我喜欢的部分。影片整体的影调和色调都是明亮和温馨的,但是当姐姐离世的那个春天,颜色成了冷调,尤其是在姐姐入土的时候,天空阴云密布,影调昏暗,色调阴冷,是巧合,却又浑然天成,然后后面的色调又回归温暖,直到影片的最后父母上山扫墓时,天空又是阴云,神奇的是阴云打开了一个小口,太阳光洒下光束,父亲也在这时感叹:东边又亮了。这些细节让我感叹影片在用影调和颜色了表达情感上做的极为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