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鸡汤这个词的时候,我已经上了大学了,在此之前,我会把这些文章都统称为“励志文”,并且在我的笔记本上记得满满当当的。我把其中的一些话当做是至理名言,花上很多的时间去背下来。在上大学之前,这些话没有显露出它的弊端,起码,我没有因为相信这些话而在生活里碰见任何的不如意。我可以就我关于爱情的观点侃侃而谈,即使我根本从未经历爱情,并把那些正浴爱河的人说服的点头称是。而我也可以偶尔引用一些话在我写的作文里,为我的作文添一点光彩。 那是个除了读书,其他都不用我们去操心的美好时光,所以,我还不知道什么叫鸡汤,只觉得是“励志”。
上大学了,生活的画卷从眼前徐徐展开,突然发现,爱情不是言情小说描绘的那般“有一个人,等你等到地老天荒,那个人,爱你爱到死去活来”,生活不是“你好好读书,将来可以找一个好工作”那样的轻而易举。第一次发现,生活是不完美的,第一次发现,自己不是特别的,第一次发现,不是我足够爱你你就一定会爱我的。
从此, “励志文”有了另一个叫法,叫“鸡汤文”。有人反鸡汤,写很多关于反鸡汤的文章,把鸡汤文贬的一文不值。大约,人长大之后发现世事艰难,不会是一两篇鸡汤文就可以解决的。而当我们艰难的生活被所谓的鸡汤文描绘的那般轻而易举,人自然就愤怒了起来。
对于我这个读书不多,易被他人观点影响的人来说,反鸡汤又像是个新的鸡汤在我内心生根发芽。加之渐渐体会到了,生活不易,对鸡汤更为反感。鸡汤其实也分很多种,有讲道理型的,有讲故事型的,也有以身说法型的。后两种尚可勉强看看,第一种就显得略让人讨厌了,因为,讲道理毕竟是容易的,可生活就没有那么的容易了。
就比方说我吧,我看过一些书,同学们管我叫理论派的,若说小的时候我可以用书上看来的道理把大家唬的一愣一愣的,那么现在我讲道理就没有那么的容易了,因为,只要人家一句“你又没有经历过,你怎么知道怎么做”就足以把我堵得哑口无言。怪不得,电影《后会无期》里那一句“学会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引起了那么的共鸣。
生活本来就存在了很多的偶然性,哪里是一句两句道理就可以简单概括的。若是将他人的道理当做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捷径,大约会失望而归了。钱钟书说“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说的大概就是鸡汤与反鸡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