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素材来源于知乎问答:应届生进不了大公司做产品就输在起跑线了吗?
没进大公司,就等于没有产品出路吗?
这是一个问题每一个产品新人必定会提的问题,作为一个准备入门的产品新人,我也不例外。
细心分析,不难发现,其实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担心自身在初期无法接受最完整的培训体系,不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
所以,问题的焦点不应该是BAT,也不应该是企业规模,而是哪个企业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培训体系。
那么,怎样衡量一个企业的培训质量?
企业培训质量的衡量标准
作为一个产品入门人,企业培训质量的衡量,你需要看两个关键要素:1.导师 2.项目
下面是摘自白崎前辈的回答:
真正决定能力成长的是这样两个变量:Project+Mentor
1.Project(项目) 白崎一直坚信一个好的项目能给人带来的成长远比公司大得多。如果能赶上2003年-2005年左右的百度搜索项目,2011年-2014年左右的微信项目,2012年左右的小米手机项目,搭上这种行业明星产品的快车,和好项目一起快速成长才是最好的机会。当然绝大部分人没有这样的机会,反而会做一些短视的选择,比如现在去360的搜索项目,阿里的来往项目,XX的电商项目,我就想说有什么好做的,在老板心血来潮玩票的业务里,整天研究怎么抄和模仿,无非是能多拿些薪水,但能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成长?小公司里有好项目也有坏项目,大公司里同样是这样。与其去纠结到底是选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倒不如认真思考项目的前景。 选择什么项目,那就看你对项目的判断能力和个人定位了。过去两年行业泡沫多的时候,真是什么样的项目都有。作为产品经理,洞察力是第一项的基础能力要求,把项目判断作为自己的产品sense锻炼也不错啊。当然不好的项目都撑不过这个冬天,能熬到明年春天的,绝对差不到哪儿去,这也算是一个判断标准吧。行业新人比如应届生不知道如何判断的时候可以在知乎上提问,或者找有一定资历的人帮忙参考。 相比之下,我个人认为新项目的挑战性更大,会有更多乐趣和可尝试的余地。如果让我去百度做搜索项目?我铁定不去,都这么成熟了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啊,无非是在既定的框架下做重复性的所谓微创新。但是我认为有戏的新项目,我就拒了其他家直接来了。
2.Mentor(导师) 在学习成长期,我认为Mentor的水平其实是你的成长上限。这个Mentor可以是直属上级,也可以是公司里的某个牛逼同事。在入行之初,或者经验不甚丰富的时候,Mentor往往是自己的标杆,你会照着他的样子去学。如果你遇到一个很low的Mentor,千万不要浪费时间耗下去。如果遇到一个能力很棒,愿意教人的Mentor,一定抱住大腿好好学。我当年的第一个Mentor,在活动运营方面让我学习到很多,至今受益匪浅。 当有一天你认为Mentor已经不能给你指导了,也就是翅膀够硬了,就大胆飞出去吧,去找一个可以自己独立发挥的地方。
其他疑惑解答
也许你还会有以下的疑惑:
Q1:“很早就学习和实践产品相关项目,没能在秋招拿到大公司offer,身边还有刚开始接触产品的一些同学都拿到了不错的offer”
回答:关注的焦点不对。不论是学习产品、编码、设计,学习时间的长短永远都不应该是一个核心的衡量标准,衡量的核心应该是: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你只关注到人家短时间内入门并拿offer,有没有反思人家这段时间内做的工作和效率?相比自己的工作和效率呢?
Q2:“跟其他甚至临时起意找产品的人差距拉不开”
回答:同样是关注的焦点不对。公司招人,并不关心你是否比他人更加优秀,而是关注你与岗位要求是否切合。把重心放在研究岗位要求比你人比人更加有意义。
Q3:“现在很疑惑,没办法进腾讯等大公司,是不是自己的产品之路就输在起跑线了,不论是薪酬还是自我提升,没有牛人导师,没有好的氛围。(本人小公司的offer有一些,要求实习而自己学校不放就拒了”
回答:也是关注的焦点不对。既然已成事实,为什么反思下一步应该怎么做,而把时间耗费在自怜中呢?!
总的来说,如果你真的想做产品,目光不应该如此短视,而应该把目光放在怎么做好一款产品,怎么做出一款产品上。相信如果你会如此思考,重要的offer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