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9,打卡
没有给到孩子的认同就在群里练习一下吧。
1.孩子召开家庭会议。
孩子有责任心,家庭会议是每位家庭成员的事情。
2.全程孩子主持完成会议,其中我还没配合孩子说表扬和三件开心和不开心的事。孩子一人全力完成,到最后的散会姿势。
体现了孩子有始有终,有行动力。
3.孩子今天分享pad给同学玩,善良,爱分享的品质。
4.给妈妈打包早餐,有孝心,孝顺,爱妈妈。
5.主动做作业,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爱学习。
6.孩子餐后要买玩具,和我说了好久,很想要,我一直没有同意。孩子虽然一直在说服我,一直没有发脾气来解决问题。
情绪控制得好,懂进退,懂得适可而止。
7.我在做核酸,孩子在门口等我。
懂得原地等待,有耐心。
8.荡秋千时,可以礼让小朋友,不会只顾自己玩。
有同理心,懂得谦让。
9.上楼孩子求助我帮忙拿东西时,我告诉他,我手上拿满了。自己把东西全部拿上来。
有责任心,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10.完成体育作业
有责任心,对自己负责,对健康负责,尊重老师。
11.叫孩子去洗澡,迅速去洗。
懂得尊重,做事迅速。
一、这两天发现在外面情绪很稳定,回家后情绪有些难以控制。仔细想想,还是有一些期待,对家有期待,对他人有期待。自己的期待和现实不一致时,内心还是有波澜,会闷闷不乐,又不愿意说出来,情绪也不得已抒发。有期待原本是一件好事,期待是有希望。当期待放下了,那么是不是希望也放下了。(今天看了一故事,马歇尔博士对一个囚犯说:“你是用埋怨、怨恨地眼神去看待狱警有用呢还是把你担忧如果没有新的学习机会还会进入监狱告诉狱警更有效果一些呢?)越是期待,越是不敢说。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我的父母从小教会我感情就要压抑在心底?心里话不能对别人说?不要相信任何人?
哦,我好像明白了。我害怕的可能是失望。不希望那么去相信一个人结果得到的失望。那也就不难理解了,有期待,却不说出来。因为说出来,对方不回应,或者对方做不到,做不好。自己得到的是失望。也许放下期待比较好,因为期待是我的,没必要把我的期待放在别人身上。
二、为什么在家庭里,一开始愿意主导,过一段时间会不愿意主导,甚至有些反感主导。
可能主导的深层次意味着家庭里需要承担的责任。不是不愿意主导,只是也寄希望于有人能稍微分担那么一点点的分量就足以。这可能与从小父母批评我时那种孤立无助,没人能帮助的那种心情建立了连接。
好吧,感谢自己,感恩自己,风风雨雨走过三十余年,一路上遇到的人有很多,帮助过我的人也有不少,至今身边还有人在不断帮助,我曾经感受过孤独,那现在把心打开看看外面的世界,接受他,我就不再孤独。有爱我的孩子,有爱我的父母,有爱我的亲戚朋友,还有这里的每个同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