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堂妹作为今年高考的考生,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冲到了近一本分数线的地方。这样的成绩在农村已属不易,那意味着她靠自己的能力可以主动去选择一个学校,一座城市,一种人生。
然而,这几天,我频繁接到她的电话,向我寻求填报志愿的建议。问答中我了解到她对生物学感兴趣,只是就目前市场状况来看,若不是高学历高资质者,此方向的就业也是个难题。后来她问我医学专业的前景,我用自己浅薄的经验,告诉她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现在的人愈发地重视健康。然而就在我说起此专业的高深度和高学历的要求时,我再次听到了她的犹豫。最后,反复纠结与思量后,作为目前最为火热、薪资相对较高的互联网行业,成为她的首选。
我知道她的纠结点是什么。她不是怕考研失败、更不是不想成为高学历族的一员,只是她在挂念她极为普通的家庭,还有那饱经沧桑、日益年迈的父母。她无法承受四年下来,就业依旧得不到保障,更忍受不了多年继续深造后的成功,赶不上父亲老去的速度。
她说,“我爸现在已经50多岁了,打工在外,身体欠佳。我大学四年下来,他多少岁?我研究生读下来,他又多少岁?他已然老了!我家庭情况你也知道,我恐怕耗不起那个时间,我只想早毕业多挣些钱......”
心里一阵酸痛,同情、怜惜、夹杂着无奈。高考,是无数个农村学子透视梦想的明窗,然而,穿过它,还有一个期限叫四年。现在通往梦的路还在无限延伸,不确定还要多少个365天。这些日子,又要烧掉多少平凡或是穷困家庭的钱,烤干多少父母的血汗。
不是所有凭能力撬开高考大门的人,都能幸运地随兴趣去选择自己想要走的路。出身、家庭、现实有时候真的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妥协的事情。
2、
这让我想起了当初同样报志愿的自己。
我是一个很爱文学的人,喜欢读书、写字、还有富有美感的东西。我也有所明确自己的兴趣所在。只是当时计算机中的软件行业作为薪资高,就业快的领头军,身边也有好多亲朋在其中尝到了甜头。虽然对软件编程毫无概念,一直偏文思维的我,权衡着文学路的无边无涯和软件就业的大好形势,再看看已皱纹遍布的父母亲,最终还是咬咬牙,踏上了程序员的征程。那时我告诉自己,只要尽快的毕业、找到工作,能挣更多的钱,不让父母那么辛苦,一切的选择就都值得了,没有什么偏文偏理,兴趣之分。
但事实是,课堂中,我强迫自己编码思考到头昏脑涨,依然写不完整,旁边几位我印象中玩世不恭的男同学,噼里啪啦,一行行代码就出现在眼前,他们笑着对疑惑的我说,这个真有意思!柠萌,我们在图书馆老看见你,你可真是好学生啊!相互了解后,才知道,他们去图书馆,看的是我们课外的编程书,而我常是抱着小说或杂志一泡一整天。
每个人都有他的闪光点,哪怕再是不学无术的屌丝者,也有超越你的拿手戏。我看得出自己在软件上的努力,但我又不得不正视学习中对自己的强迫带来的压力,以及烦躁无趣带来的痛苦。
虽然所学的东西还能应付工作的需求,但与我积极主动去看文章、并乐在其中相比,前者的无聊和逼迫、后者的有趣和吸引,使我明白,有的兴趣真是天生所赐,有的真是强求不来。当你违背心意,那种不顺遂的苦终要折磨你。
3、
作为农民家的孩子,我们感谢高考,让我们有机会依自己的能力做一次选择;让我们有幸暂别乡村,乘火车、公交奔赴远方的繁华都市,窥见美丽的象牙塔,相识四海的天涯人;让我们以大学为跳板,跳向一个新的职业方向。
我们曾经都热血沸腾,在高考冲刺的前100天,在桌角、黑板、墙贴上庄重的写下我们的梦,我们心仪的城、想从事的职业,想成为的社会人。我们相信,高考就像一个舟,载我们驶向彼岸。
可我们又痛恨这改变不了的现实。不是我们在报志愿的那一刻太过功利,只是从小耳濡目染的穷困拮据和父母用血汗换来的学费,让我们信守着:这世界上真的好多事情,都可以用钱来解决。我们需要早日用钱来减轻父母肩上的担。
所以明知道自己的特长与爱好,又偏偏背道而驰。激发不了热情,发挥不了优势,也就学不得精透高深,更难挣得了大财。越是违背心志,结果恰是不如所愿,陷入了死循环。
只愿我们的教育制度更加完善,能真切体察些许农村家庭儿女的心。让他们放开些,大胆地追寻所愿。也愿更多学子依据长远和天赋所在做出对的选择,不只拘泥于当前,让那么多的梦始于高考,却败给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