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被迫写下《道德经》
——如何品读这本书
老子的学生曾经很多次请求老子把他的学说写出来,但是老子总是说:可以说出的道不是绝对的道,可以说出的真理马上就变得不真实。所以,他什么也不愿意说,他什么也不愿意写。那么,他的学生跟他在一起做什么呢?他们只是跟他在一起,跟他一起生活,跟他一起劳动;他们试着在靠近他的时候向他打开,他们试着在靠近他的时候不想任何事情;在他身边,他们变得越来越宁静。在那种宁静里面,他会来到他们身边。
90年来,老子拒绝写任何东西或者说任何东西。这是他的基本态度:真理是不可能被说的,真理是不可能被教的。你一说出关于真理的话,它就不再真实了:正是这个“说”把它篡改了。你也不能教它,你最多只能指出它,而且那个“指出”应该是你的存在、你的整个生命,它不能用语言来指出。他反对文字,他反对语言。
老子在90岁的时候,他离开了他的学生。他向他们告别,他说:“现在我要到山上去了,到喜马拉雅山去。我要到那里去准备死。在你们活着的时候,跟人们一起生活是好的,生活在这个世界里是好的,但是当一个人接近死亡的时候,进入完全的孤独更是好的,这样你就可以在你绝对的纯粹和孤独里移向本源,而不被世界所污染。”
学生们感到非常非常难过,但是他们能怎么办呢?他们跟着他走了好几百里,但是渐渐地,老子把他们都劝回去了。然后他一个人穿越边境,边境的守卫把他关了起来。那个守卫叫尹喜(尹喜是中国另一位隐秘团体的创始人——吕洞宾的师父。)尹喜说:“除非你写一本书,否则我不会让你过境的。你必须为人类做这件事情——写一本书。那是你必须还的债,否则我不会让你过去的。”于是老子被关了三天。老子在那三天时间里被强迫写下一本书,这就是这本小书,老子的《道德经》诞生过程。
这就是那本书的第一句话:可以说出的道不是绝对的道。这是他必须说的第一件事情,任何能够说出的东西都不可能真实。这是这本书的引言。它只是让你警觉,接下来就要有语言文字了,不要成为语言的牺牲品。记住无言的东西,记住不能通过语言、通过文字传达的东西。
道可以被传达,但它只能从一个存在传达到另一个存在。只有当你跟师父在一起的时候,仅仅跟师父在一起,什么也不做,甚至什么也不练习,它才能被传达。真理为什么说不出呢?困难在哪里呢?真理说不出有很多原因。
第一个原因,也是最基本的原因就是:真理总是在宁静中被了悟的。当你内在的谈话停止的时候,它就被了悟了。而那个在宁静中被了悟的东西,你怎么可能用声音把它说出来呢?那是一种体验,那不是一个思想。如果那是一个思想的话,它就可以被表达了,这并不困难。一个思想无论有多么复杂,总能找到一个方法去表达它。然而真理之所以说不出,是因为达到真理的过程本身就需要通过宁静、通过无声、通过无念。
那么所有这些经典都在做什么呢?那么老子在做什么呢?他们都在试着说一些不可言说的事情,希望在你们里面升起一个想要知道它的欲望;真理不能被表达,但是在说它的努力中,可以在听者的里面升起一个想要知道那个不能被表达的东西的欲望,可以激发一种渴望。
真理不能被表达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它是一种体验。体验是无法传达的……举个例子说,如果你从来不知道爱,当有人谈论关于爱的事情时,你会听到那个字,但是你会误解那个字的意义。那个意义在你的里面,意义来自于体验。如果你爱过什么人,你就知道“爱”这个字的意义了。当你的体验进去了,它就变得有意义了,要不然它还是空洞的文字。
当你没有体验过真理的时候,它怎么可能被表达呢?真正的、实在的意义来自于你的体验。你必须了解它,没有别的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跟某个已经达到那个体验的人生活在一起。只要在某个已经达到那个体验的人的身边,一些神秘的东西就会被传递给你……那是一种能量的传递,而不是信息的传递;是一种生命的传递,而不是文字的传递。
记住:可以说出的道不是绝对的道。因此,我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像跟老子在一起,要用心灵去品读、去领悟,而不是只看文字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