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句联,即上下联出处为不同的诗文,大多作者不同,而且很多非同一朝代。但是却天然巧成,非常有趣!
上联:沙棠作舟桂为楫
下联:浮云似帐月如钩
“沙棠作舟桂为楫”出自的梁元帝萧绎《乌栖曲》(其三)诗句;“浮云似帐月如钩”出自简文帝萧纲《乌栖曲》(其二)的诗句。两人都是梁武帝萧衍的儿子(同父异母)。
一、“沙棠作舟桂为楫”出自诗人梁元帝萧绎《乌栖曲》(其三)中的诗句:
“沙棠作舟桂为楫,夜渡江南采莲叶。”
萧绎《乌栖曲》(共六首)的第三首。诗中选取的“沙棠”、“桂”、“芙蓉”、“石榴”等意象不仅明亮夺目,而且富于高贵、典雅、恒久、热烈的象征意义,与诗人所要表达的酣畅淋漓、天长地久的爱情蕴意暗合,可谓浑然天成、巧夺天工。
萧绎(508年 - 554年),萧衍第七子,初封湘东郡王,后任侍中、丹阳尹。普通七年 (526)出任荆州刺史,都督荆、湘、郢、益、宁、南梁六州诸军事,控制长江中上游。曾做过将军、太守、刺史等官职,公元552年登基做了皇帝,称梁元帝。梁元帝不但治国有方,而且还完成了大量学术著作,如《孝德传》 、 《忠臣传》 、《注汉书》 、 《周易讲疏》 、 《老子讲疏》 、 《全德志》 、 《江州记》 、 《贡职图》等。《梁书·元帝本记》称赞他:“博览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才思敏捷,无人能和他相比。”
二、“浮云似帐月如钩”出自梁代简文帝萧纲《乌栖曲》(其二)中的诗句:
“浮云似帐月如钩,那能夜夜南陌头。”
萧纲(503-551年),即梁简文帝。字世赞,梁武帝第三子。幼聪慧,梁武帝曾夸之为“吾家之东阿(曹植)”。 531年(中大通三年),太子萧统卒,纲立为太子。549年(太清三年),侯景叛乱,梁武帝被囚饿死,侯景立纲为帝,在位仅二年,即为景所害。纲好学能文,自称“七岁有诗癖,长而能文”(《梁书·筒文帝本纪》)。继立为太子前后,与徐搞、庾肩吾等文士大量创作以姬人倡女为描写对象的诗作,时人称为“宫体”。其论诗主张“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诫当阳公大心书》)。其诗描绘细腻,语言清丽,“思入微茫,巧穷变态”(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附:
1、《乌栖曲》(六首,其三)
【梁】梁元帝 萧绎
(一)
幄中清酒马脑钟,
裙边杂佩琥珀龙。
虚持寄君心不惜,
共指三星今何夕。
(二)
浓黛轻红点花色,
还欲令人不相识。
金壶夜水讵能多,
莫持奢用比悬河。
(三)
沙棠作船桂为楫,
夜渡江南采莲叶。
复值西施新浣纱,
共向江干眺月华。
(四)
月华似璧星如佩,
流影澄明玉堂内。
邯郸九枝朝始成,
金卮玉碗共君倾。
(五)
交龙成锦斗凤纹,
芙蓉为带石榴裙。
日下城南两相望,
月没参横掩罗帐。
(六)
七彩随珠九华玉,
蛱蝶为歌明星曲。
兰房椒閤夜方开,
那知步步香风逐。
【赏析】(第三首)
水乡江南,自来迷人: 清水盈盈,莲叶田田。微风吹过,莲叶婆娑起舞; 月光洒下,水天一片朦胧。鱼儿在嬉戏,忽东忽西,忽南忽北,自由自在,惹得人的心魂也随着它游弋不止。一只船划过来了,又一只船划过来了。两只船并靠了拢在一起。萤火虫像风一样穿梭往来传递着绿火; 蛙儿不住口地鸣叫,好似为谁鼓动什么。
船是用稀有的沙棠作成的,入水不沉;楫是用名贵的桂木制作的,芳香四散。夜,赋予这一切清新、静谧、美好恬人的气息和神秘的朦胧,连人和事也神秘一团。
他们是采莲的和浣纱的。可是,他们真的是采莲浣纱吗?直到“复值西施新浣纱”才撩开夜幕,渐露莲心。“西施”二字,点明采莲者不是女性,而是年轻的后生,原来这采莲浣纱的是一男一女。值,遇也。新,刚刚,恰。这位刚来,那位恰到。“复值”明白说出这场见面是邂逅相遇。邂逅成遇,那人竟漂亮的出奇,不逊于越国的美女西施,怎不令他感到意外的欣喜?
似乎是纯出偶然,全出无心,但于夜间乘沙棠船摇桂木桨出来者,其志必不在采莲,必定多少怀着一些朦胧的企盼,一些异样的想求。“复”字透露出“夜渡江南采莲叶”这一行为本身对他来说也是很惬意的,有着尝试的快乐。从这层意思及下文看,“莲”未必不含有 “怜”的隐约含义。只是他起初的无意盼求没有这样具体明确。
“共泛千里瞻月华”,月光明媚,一泻千里,夜已不再神秘,天上和水上也明朗起来,不期而遇的一男一女,正划着船儿,走向水天尽头,月色深处。采莲的不采莲,浣纱的不浣纱,所谓 “与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西曲歌·拔蒲》其二),本是无心相遇,如今倒像有情相约的一般,可见,原是各自怀着采莲、浣纱之外的想望,才心通灵犀一点,“交楫”如故。而采莲浣纱固不是目的,“瞻月华”也只是一个绝美的借口。青春少艾,心中做着许多梦的男女,在莲间,沙棠舟上,明月光下,正有几多情思要倾诉吐露,岂是一个“瞻月华”所能了原?妙在诗人也不说出,不点破,只逼肖其自己的口吻,声态婉然,趣味无穷,含蓄得像月。明月似乎向我们揭示了一些,却同时掩盖了许多。它如此光明皎洁,引导采莲浣纱的人共同走向前方,却又把他们沐浴在月光中只露出轮廓。它的出现,不单使诗的意境空明优美,抑且使诗的情感和趣味健康向上。
末句一作“共向江干眺月华”,虽也可以显示江南儿女热烈开朗的性格,但就诗的境界和美感效果看,不如 “共泛千里瞻月华”为佳。“江干”是一条终界线,“千里”则有无限伸延的余地; “向江干”把一片朦胧含蓄推向明白、单调,“泛千里”直走向水天一色之中更有动态美,更能协调“采莲”“瞻 (眺) 月华”形成的含蓄雅致。
唐诗人张籍 《乌栖曲》: “西山作宫潮满池,宫鸟晓鸣茱萸枝。吴姬采莲自唱曲,君王昨夜舟中宿。”揭示了封建帝王夜晚采莲的实质,好像是针对元帝这首诗而发。但是,这首诗不是言志之作,不必牵扯不清,把诗人的创作和他的所有的活动混在一起。倘我们硬把诗人身份与诗中主人公身份扳平,除了照例的对皇帝的批判外,还能得到些什么? 诗美将荡然无存。
2、《乌栖曲》(四首,其二)
【梁】简文帝 萧纲
(一)
芙蓉作船丝作䋏,
北斗横天月将落。
采连渡头碍黄河,
郎今欲渡畏风波。
(二)
浮云似帐月如钩,
那能夜夜南陌头。
宜城投泊今行熟,
停鞍系马暂栖宿。
(三)
青牛丹毂七香车,
可怜今夜宿倡家。
倡家高树乌欲栖,
罗帷翠被任君低。
(四)
织成屏风金屈膝,
硃脣玉面灯前出。
相看气息望君怜,
谁能含羞不自前。
【释义】(第二首)
浮云:浮动的云。飘动的云。
似帐:好似帷帐。
钩:帷帐的玉钩。
那能:哪能。
南陌头:南街市的街头。南面小路的地头。南陌,洛阳街名。喻灯红酒绿的繁华场所。南朝梁沈约《鼓吹曲同诸公赋·临高台》:“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
宜城: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是襄阳市下辖的县级城市,周时鄢地,汉惠帝三年,改鄢县为宜城县。宜城酝酒,即宜城酒,汉朝南郡宜城(今湖北宜城南)出产的名酒,这里指美酒。
投泊:投宿泊船。
行熟:行走已经熟悉。
停鞍系马:停驻鞍马结系马匹。
栖宿:栖息止宿。
备注:
1)图片来自网络,有异必删;
2)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