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来访者 无意中聊到的怎样引导孩子的情绪,咨询师老师在这方面有比较成熟的技术技巧和案例,梳理收获如下a,和孩子约定讨论每周一次自己的收获,让孩子捋一捋,自己已经做到了,进行自我赞美,自我赋能,增加孩子的信心,把自己焦点上课的形式运用到生活中。b 咨询师问句口语化,表达自然而亲切,增加人的舒适度。c,找到例外停留,“咱现在再拐回来看这件事啊!”例外用了好几次,在例外这呆了时间足够长,探讨的足够深入细化。d,更多的引发来访者自我赞美,自我赋能,能量足够强了,再往下走。e,归纳总结简短意赅,特别实用。f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容易波动,一言一行都得调整,首先就是观察孩子是否与平常不一样,试着问孩子怎么了?允许孩子在情绪里待一会,也允许孩子先不说,也有可能孩子仍然不想说,到时候想说了,咱再跟孩子沟通,听听孩子在意的努力的,听出他想表达出来的感受情绪,那问孩子自己想怎么做?想让我们怎么做?或许等问题解决了,孩子心情好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跟孩子聊聊,碰到这样的事情,以后该怎么应对?要不要提前做好应对的策略?在生活中也是在练习着倾听,共情,感受,一伙,理解,尊重,接纳基本功的巩固和提升吧!
6 观察员,先说说从咨询师身上学习到的内容a,暖场特别自然,称呼特别亲切,让人亲近。b,回应来访者的时候,先把自己听到了这些内容的感受说出来,比方说过瘾,我看到了阳光活泼大男孩,我感觉人可厉害了,等等这些吧!c,用的词也特别精辟,比如,点醒,丰富,宽泛,拐点,突破,更,点到为止,范本,珍藏,有意义的,前面提到想突破,后面突破的点也会出来,前后呼应。d,找到例外,问来访者继续走下去,还是总结一下?接下去问做什么孩子能接受的?逐渐细化,挖得更多更深。e又找到两个例外,也就是范本1和2,这时积极的暗示来访者,有丰富的资源,就看怎样出牌了。后面共情到位,咨询结果自然呈现f,共情也特别自然,不仅有语言上的共情,把动作上的也描述给来访者,前面是这样的“这样一说,我的嘴角就活动开了”后面是这样的“听到您这样一说,我的嘴角更上扬了活动自如了”g,有一点让人特别感动,不仅说到了更多对来访者的尊重共情,来访者是自己问题的专家,到后面讨论的时候,更多的呈现出来了,从专业的角度讲,来访者是育儿方面的专家,专家的位置,在感觉上也能体现出来,刘老师后面也回应了说,甚至就像学生在听老师讲课,这种内敛,这种低调,是从心底里发出来的。说不出来,其他怎么好了,描述不好了,语言都是匮乏的,只有发出非口语的语言了,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7,集体大约练,怎样照顾好自己?学习了这段时间也认同,应该从这几方面照顾自己吧,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允许自己,更好的爱自己,明白自己的初心是什么?有时候觉得挺了解自己的,可我们真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吗?我们真正的需要是什么?或许只有我们平衡了各种角色,还有所谓的重要性吧!做了各种取舍,慢慢明白,也学会更好地照顾自己。现在也在朝着这条路慢慢走吧,也是在摸索着怎样与自己首先是和平相处吧?希望这样能更好的照顾自己。分清或者明确自己当下需要的,对自己来说重要的,有个主要的次要的,大致方向没有偏离,在朝着目标行走的过程中,也允许自己有慢的时候,有不理想的时候,就心情好的时候就多做点,心情不好的时候就让自己去玩,也可以少做点,或者不做,尽量多的做到不仅悦纳自己,既是有情绪的时候,也允许自己表达出来,也允许这样的自己出现,也可以在这种情绪中待一会儿,释放这样的情绪后再做调整,和自己和解,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就是先让自己有能力爱自己,照顾好自己,才有可能爱别人,照顾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