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奶与唐朝人的“超级芝士汉堡”?
芝士,也就是奶酪一词英文“cheese”的音译,妥妥的洋词儿。加入芝士的各种美食:芝士披萨,芝士汉堡,芝士焗饭,芝士焗玉米……既勾起我们心里的馋虫,又由于高热量而备受忌惮,叫人又爱又恨。不过,你能想象到吗?这些“洋气”的美食,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已经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上了。
唐朝人能吃上“芝士汉堡”,说来还有张骞的一份功劳。汉朝时,随着与北方草原民族的和平交流增多,以及连通西域诸国的丝绸之路的兴起,丰富的物产连同外族人的一些生活、饮食习惯也进入了中国。
汉朝时将北方草原民族、西域各国来客统称作“胡人”,而胡人的饮食,自然就是“胡食”了。东汉末年汉灵帝喜爱胡食,上行下效,“京师皆食胡饼”,尚且是为《后汉书》所诟病的荒唐行径,而到了盛世大唐,“胡食”已经融入唐人的日常饮食,从当朝皇帝、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皆爱之,而奶制品也成为了一类常见大众食品,单从唐诗中时常出现的“乳”、“酪”、“酥”、“醍醐”等字眼便可见一斑。
当时,奶制品的来源是比较丰富的,马,羊,牛在古代都“身兼数职”,既提供肉食、皮毛和劳动力,也为人们提供营养丰富的乳汁。其中,作为更易饲养的小型牲畜,山羊在上千年的时间里都作为一种主要奶畜而存在。
古代交通远不如今日方便,除了从事饲养奶畜的农人,大多数人是很难喝到新鲜奶的,另一方面,卫生条件的不足使得饮用新鲜奶成为威胁肠胃健康的危险举动,因此,古人基本上都是将奶制成各种奶制品来保存和食用的。
唐朝时的奶制品种类多样,既可单独食用,也可作为食材或者调味品与其他食物一同烹制。《唐语林》记载:“时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层布于巨胡饼,隔中以椒豉,润以酥,入炉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为‘古楼子’。”这道唐代上层人士的“超级芝士汉堡”可谓热量炸弹:在一层层大号胡饼(类似今天新疆的馕)中间夹上胡椒酱和整整一斤羊肉,涂上满满的酥油(奶酪的一种),放进炉子里烤熟来吃。
唐朝人以丰满为美,吃“古楼子”这样的热量炸弹,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而今天的我们已经拥有丰富的医学知识,知道肥胖的诸多危害,这样的高热量美食,还是偶尔吃来解馋就好。至于日常饮食,每天来一杯香醇的羊奶,或者酸甜可口的羊酸奶,既美味又健康,可谓是上上之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