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我上高中时,突入其来一个感受:好事和坏事都是互相伴随的。
每当遇到开心的事时,总觉得不久后会有一件坏事在等着我,这种想法在我脑中开始挥之不去。
当然,这没有任何科学根据,只是一种迷信思维。
然而,这带来一个良性的副作用,那就是让我意识到,好事和坏事应该有一种“配额制”,也就是,你想做一件“坏事”,就要先做一些“好事”来弥补。
这样便能形成一种平衡,既能让自己不断进步,又能让自己的生活有些乐趣。
良叔认识一些人,高度自律,过着苦行僧一般的生活。
我很敬佩他们,但是我不想成为他们,我还是喜欢更为丰富的生活,我也相信,如果失去所有的娱乐活动,对于多数人都是无法忍受的。
这也是很多人自律失败的原因,因为弦上的太紧就容易崩掉。
但是,人又是一种不自觉的动物,很容易沉迷于娱乐活动,包括良叔也曾如此。
很多年前,我来深圳不久,白天做销售,晚上读书、学习、做笔记。
生活很自律,但是也很苦闷,生活没有任何乐趣,每天的心情都很阴郁。
在网吧,认识几个网友,他们都喜欢玩CS,于是跟着一起玩,多余的荷尔蒙得到了释放,也找到了乐趣。
但是,玩着有点上瘾,经常一下班就泡在网吧,玩到很晚。
这当然很糟,不仅浪费了时间,也让自己感觉很颓废。
后来,我给自己做了一项规定:每周的销售业绩达到一个标准时,奖励自己可以在周五玩一把CS。
正是这种“配额制”的做法,让自己兼顾到努力和乐趣的平衡。
时至今日,游戏对我已无吸引力,但是高尔夫、电影都是我钟爱的娱乐方式,我也采用的是“配额制”的方法。
比如,写多少篇文章后,可以奖励自己打场高尔夫球或者看场电影,这让我保持了足够的自律,又享受了该有的乐趣,一举两得。
其实,“配额制”可以用在很多方面。
我接任产品经理时,面临亏损几年的状况。
几条产品线,规模最大的产品线亏损严重,但是由于市场需求大,销售起来容易,大家都习惯销售这个产品。
而那些盈利的产品,由于市场需求不大,不太好销售,所以也不受业务人员待见。
我当时的一个办法就是对销售部门采取配额制,你想做亏损产品,没问题,但是你要销售相应比例的盈利产品。
这种做法,既没有给销售人员太大的打击,也增加了盈利,最后扭亏为盈。
对待工作的态度,也可以采用“配额制”。
前两天,一位读者问我,对工作提不起兴趣,很厌倦,如果强迫自己投入,又会觉得很痛苦。
这怎么办呢?
我的建议是:强迫自己一天,放任自己一天。
这样一来,你在强迫自己投入时,不会觉得太过痛苦,毕竟第二天就可以让自己懒散一些。
但是算下来,你有一半的工作时间是很投入的,已经强过很多人了,大概率可以得到一些额外激励,如果形成一种循环,便能构建卓越的自我。
作家刘墉曾写过和梁实秋一起吃饭的故事。
各色冷盘端上来,梁实秋说他有糖尿病,不能吃这个不能吃那个。
热菜上来,他又说这个放了冰糖,不能吃。
那个淀粉太多,会转化成糖,也不能碰。
最后端上来“八宝饭”,刘墉心想,这含糖量这么高,梁老头一定不吃,他这顿饭恐怕要饿肚子了......
没想到,梁实秋居然大口吃起来。
梁实秋对着一脸错愕的刘墉解释:看了菜单,发现有自己最爱吃的“八宝饭”,所以前面的菜都没碰。为的就是把“配额”留给最爱的八宝饭......
你看,梁老头是个聪明人啊,懂得运用“配额制”,既不让自己健康受到太大损害,又让自己享受了美食。
其实,我们的人生不也如此吗?
那些喜欢的事情往往需要不喜欢事情来交换,想清楚这点,很多苦闷你大概也能承受了。
好了,关于“配额制”,你有什么想表达的,可以留言给我。
良叔小随笔,每天和你见面,再坚持94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