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窝是青春的坟墓,颓废是大学的坟墓。风华正茂的你,进入“坟墓”了吗?
近日,读完了刘兴奇的《大学生的坟》一书,我不敢对于书中犀利的观点妄加评论。但书中的关于众多大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的剖析还是很露骨。仅借此文来总结该书的主要观点,与大家分享。
一、你迷茫、颓废吗?
关于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是讨论了数年的论题。一路走来,中国的大学教育在探索与骂声中且行且远,对于大学的教育改革问题也一直争论不休。
在该书中,作者指出:大学教育就是一个将要腐烂的马蜂窝,没人敢捅,捅了也兜不住,除非有一天它烂无可烂、病入膏肓,才可能新造。
无疑,作者的观点很犀利,直指今日的大学教育,痛诉了今日中国高等教育的悲哀。但笔者认为,大学的教育改革并非朝夕之间,改革落实之前需要教育者思想的变革,思想不变,改革难施。
观今日大学之现状,很令人痛心。各大高校,有太多的大学生在迷茫着、颓废着、堕落着,很多人从未真正有过自己的思想、精神、信仰,从未跳出大学去读大学,只是被囿于校园之中。
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作者指出:大学生身上有两个肿瘤,一个是迷茫,一个是颓废,前者是良性,后者是恶性。迷茫是一种想努力但却无处使力的状态,迷茫的人没有动力、找不到方向,个人认为这类人是可怜的。而颓废的人没有精神信念,更加没有理想和进取心,他们颓废空虚、没有追求,这类人是可悲的。
而此刻,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呢?是迷茫还是颓废?亦或是在努力地追求着自己的目标与梦想呢?
二、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在大学,我们无疑可以看到,有很多学生每天很努力,所有的课一节不缺地上了,所有能考的证全考了,考研时冒着炮火不断地前进。
可是,这些看似是努力的、是对的,但却是让人夭折的迷茫病毒。
你可能会说:我这么努力,怎么被你说成了迷茫的样子?太可笑了吧。
是的,你很努力,可是,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作者很现实,犀利地剖析到:这类人不叫大学生,应该叫高四、高五生,因为他们的生活是高中的延续。
在高中,好成绩就是王道。在大学,只要听话、不闹事、好管理、不逃课、肯读书、成绩优秀,这就是好学生。
可是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企业要的不是你听课、背书、抄笔记,然后准时上下班。企业要的是一个勇敢、有胆识、会创新、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好员工。
对号入座,我们是一个好员工吗?我们会是一个好员工吗?我们思维还是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中吗?我们的能力、核心竞争力会在自习和考试中提升吗?出了学校的羽翼,我们拿什么和别人竞争呢?
请不要再被自己的“努力”感动了,停下来,好好思考未来的出路、市场的需求吧,确定目标,沿着一个方向走下去。
三、你患了英语癫狂症吗?
“很多没有目标的人,在跟着别人学英语!一堆失去自我的人,在陪着别人学英语!一群没有脑袋没有思想的人,在用英语安慰着自己空虚迷茫的心灵!”
如果,你未来不打算靠英语为谋生手段;如果,你本就不对英语感兴趣;如果,你本身就对语言不敏感。你何必要去逼着自己去学英语呢?
的确,学好英语能帮我们未来的路走的更宽、更广,但是你不该盲目地去学啊。
如果我们不是为了当英语老师,那就别让杀千刀的四六级霸占了我们整个的大学青春。我们还有太多没有经历:很多有营养的书没看,很多专业知识没学,很多活动没参加,很多创业没有去尝试,很多人没有认识,很多性格没有转变,很多恋爱没有谈……
英语要学,但不能让英语成了我们生活的全部啊。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也要学习英语,但英语应该是和本专业结合的。你应该让英语为你服务,而不是自己成了英语的奴隶啊。
四、你在冒着考研的炮火愚蠢地前进吗?
前段时间,考研结果出来了,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啊。很多考研党看着自己可怜的分数,又在迷茫了:我是该调剂呢?还是该工作呢?或者,选择二战呢?
看到这些痛苦与纠结,笔者真想说句:你明显是当初跟着考研大军混进来的。你要是真的励志于学术,成绩不理想,必然选择调剂或二战,还有啥纠结的?你纠结,是因为你自己当初都不明白为什么要考研。
考研真的应是因人、因专业而异,而不该读完本科考硕士,读完硕士考博士,读完博士成“烈士”。也不是因为别人考我们就要考,也不是妈妈要我考我就考,更不是老师提倡全民考研,我们就要淌入考研的浪潮。
作者很形象地指出:没有明确目标的考研,就等于古代入了洞房再看新娘……考错研成千古恨,回头已是百年身。
其实,很多人考研无非是为了提升学历、人脉圈,为了让自己在找工作时有更有底气。但却有太多的人读着读着,就忘了自己最初的梦想了。
五、你竟然成了如今的模样
想想那年,我们从高考中浴火重生,我们踌躇满志、我们意气风发、我们信心满满。
可在时间的洪流中摸爬滚打太久后,我们在大学的温室停滞太久后,我们便真的成了未断奶的大学生:我们像吸鸦片一样被各种社交软件、被智能手机废掉了;我们像蛆一样,要么没有思想,胸无大志,没有激情,没有毅力,要么在不断地给自己找借口,不断地给生命打八折的游戏;我们自欺欺人,不断给自己催眠着,说自己还小,毕业还遥远;我们没有行动力,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做,明天的事拖到后天做,后天的事拖到大学毕业做……
我们日复一日地拖延着,却不知何时是个尽头;我们怕承担,怕受打击,怕承受孤独,我们不敢一个人吃饭、不敢一个人去图书馆、不敢一个人去上课、不敢一个人走出去、甚至不敢一个人去上厕所,我们永远被自己打败着,永远不知道其实勇敢大于智慧。
我们狭隘着,自私着,痛苦着,矛盾着……可是我们明明知道,却不愿去改变自己,因为我们怕,我们怕去承受改变的代价,我们怕走出大学的舒适圈。
所以我们只能这样平庸着、这样迷茫着、这样颓废着。在大学,抱怨着为什么我的大学这么差、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在社会上,埋怨着为什么我的工作这么痛苦、为什么别人能拿到高新而我不能。
每一个牛逼的人,其背后都有一段苦逼的岁月。不要再去羡慕别人的光环,你只要明晰目标、优化方法、坚持不懈,你也能成为那个头顶光环的人。
新的一年、新的学期,别再迷茫、颓废了,请走出自己的舒适圈、爬出躺了那么久的“坟墓”,确定目标、坚持不懈。惟愿你我都能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P.S.此文仅为个人阅读《大学生的坟》一书后的感悟,代表个人观点,可能有点犀利!
我是独舞,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