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书认字开始,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的过程,读了很多各种各样的书。
当我们还是孩子时,认知能力有限,其实那个时候的读书,应该是认一个字,一个词的过程。
后来有了作文,有了阅读理解,那个时候才是真正开始学习一段话,一段文字,一篇文章的过程。
经过了这几个阶段的学习,我们看起来应该都是具备了阅读的能力。
然而我们是不是就真的已经学会了阅读,具有较好的阅读能力呢?
这是我最近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以往不管任何时候,让自己读书,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现在想想看,其实无非就是,单个字我们都认识,一个词组也认识,具体的某句话,我们也懂,然而当这句话形成一个片段,一篇文章的时候,自己的理解似乎就不那么到位了。
正是因为自己的理解能力没有与书本的作者产生共鸣,因此就出现了,我们常见的,书是读了不少,但是读完之后,感觉好像和没读也差不多。
从《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中获益的是,每本书都像我们看到的每座房子,每个人一样,他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如果我们在读完某本书,能通过阅读的方式,找到作者的骨架,并与之进行自问自答的交流,那么这本书才算是我们真正的读懂了。
这也是我最近的一点小感悟,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感悟,才发现,其实读书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它不在只是枯燥无味的单方面的学习了。
相信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沟通方式和理解方式,愿我们都能真正找到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真正理解的方式去看书,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