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释放压力的小技巧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作为一个多年来受到压力和自卑感折磨的人,在寻找突破这种感觉的道路上从未停止探索。近日突然有所悟,决定写下来勉励未来的自己和其他有同样困惑的人。




-寻找情绪的根源。

童年时期发生的事塑造了自己对外界进行评估的机制。小朋友往往无法合理地评估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遇到的事情,有一些可能就变成了不良情绪的根源。

对我个人而言,自卑大概是小学时期遭受霸凌形成的。在四年级担任宣传委员期间,弄丢了班级报纸订阅的记录又没有和老师说,乱发报纸招致了同学的不满。后来被老师发现,检讨也写了,老师也并未过度地惩罚我。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班上的一些男生开始喜欢找我的麻烦,更加上经常被同桌欺负,我没有很好的防御方式,总是责怪自己不小心犯错。患得患失的感觉由此而起。

重新回顾这段经历,我意识到自己把过去的恐惧不自觉地投到了生活中的种种经历。遇事总觉得是自己的错,更加害怕犯错招致惩罚,无法抗辩外界不合理的要求。如果还能回到过去,我会告诉自己-你虽然当时的做法有错,但是受到霸凌绝对不是活该。你受到了不合理的待遇,事情本不应该是这样。但是一切已经过去了,今天我是可以分辨什么是合理的反馈,什么是不合理的对待,不会再把一切后果自己承担。而且今天的我做事比以前谨慎小心,出现了错误会及时反馈而不是隐瞒。

当我意识到这一件事是多年的心病时,忽然有豁然开朗之感。诚然自己犯过的错误远远不是一件两件,但这件作为自卑的源头,可能影响了自己很久而不自知。

很多时候那种莫名的恐慌来源于小时候无法处理事情的恐惧,而不合理的信念在于认为自己现在也无法处理类似的事。一旦发现恐惧的来源和自己现在有能力处理,不安的感觉会减弱许多。

-找到不合理的信念。

根据事件-信念-情绪的理论,事件引发情绪往往要经过信念这一节点。人不可能完全没有情绪,有情绪也不见得是错的。这里只讨论情绪反应过度的情况。

当压力和恐慌莫名地蔓延时,我会假想有另一个完美的自己在保护我。“她”会向我提问“是什么引起了我的不安?”也许是很小的一件事,有可能是期待已久的事情看不到回报,也许是觉得自己前程渺茫。接下来可以问自己“为什么我觉得这件事会让自己害怕?”有时候这个想法说出来也没什么根据,但是在那一刻我选择相信了这种没有什么凭据的恐惧。接下来,要问自己“这件事如果真的发生了,我有能力应付吗?”答案有时候是肯定的。如果肯定,基本上可以把心里的不安消散大半。但是有时候答案是否定的,这种情况除了长叹一声,也只好告诉自己害怕也没有用,如果发生的概率很高的话,应该为此做准备。


-寻找朋友/同事/伙伴的支持。

有时我们如此忙碌,忘记去和朋友联系,忘记自己的内心需要一点平静。此时不妨和朋友联系。

当出现特定问题情绪难以自持时可以选择和朋友倾诉。有类似经历的朋友可以帮助自己看清某些谜障,但借鉴过来人情况的同时也应该注意他人的经验可能有不适用于自己的方面,不是照着做就可以了。寻找自己可以借鉴的方式,尝试新的方法,也不失为一种策略。

有时情绪来得如此莫名,并非具体的事件,那很有可能是堆积起来的压力集中爆发。也许此时应该先尝试理清自己的情绪来源,再寻找朋友对自己的鼓励,让他们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反馈。(虽然有些刻意,但是接连有两位同学告诉我,我是她们最尊重的队友时还是心情忍不住好了起来)。还有一个办法是看看自己都有了什么,也许自己觉得理所当然但他人还渴望不已。一个约旦小姐姐和我聊叙利亚难民,说到其昔日的辉煌和近日的凄惨,以及难民性命不保的忧虑。聊到此处我顿觉自己已经生活在他人可望不可及的幸福之中,所有烦恼在这些人看来可能都属于“甜蜜的烦恼”。虽然有些伪善的成分,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至少我们生活在和平中衣食无忧。


-接受自己。

如今的社会非常强调成功的意义以及其可得性,仿佛只要做了特定的事情成功一定会到来。但现实是万千十分努力的人里面依然大部分寂寂无名或勉强挣扎。如果只盯着目标,目标达不到就不开心,那么万一就是达不到或者出现了突发状况,人就要一辈子不开心吗?

我之前是这样的。只有一个目标,达不到就难受得死去活来,甚至想到达不到的可能性就要全身战栗。最后没有达成,我竟然抑郁了大半年,连身体的免疫系统都和自己作对。后来走出来时回头看,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一个目标没有达成也很有可能是常见现象。在追寻的期间,应该接受有失败的可能性,同时对微小的快乐也保持开放的态度。

当我接受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人时,也有新的机会向我打开。明白求而不得的痛苦让我可以更好地理解身边的人,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我明白了规划目标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不能假设一切因素都完美,而且应该切合实际。


-分清对自己真实的期望和他人的期望。

这一点我做得并不好。我可以大致分清,但是依然感到痛苦,一是因为自己的本性和社会普遍期望存在差异,二是自己的期望不自觉会将他人的期望纳入进来。比如七姑八大姨的闲言碎语我可以屏蔽,但是父母的期望呢?不是那么容易说不的。

最终我反叛了父母的期望,既觉得惭愧,但又觉得有了解放的感觉。可是时不时又回想起,假如当时没有那么做,我会更开心吗?最后的回答大概是,我会觉得安全,但也会被更多地束缚,然后再也无力去挣脱。如今父母也选择接受我做的选择,也许是无可奈何呢?

另一层是外界社会的期望-没有意外的话我应该过着平静的上班族生活,在朋友圈里追求自律与完美,几年后事业有小成。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重启,又体验了一遍校园生活,有时依然迷茫自己将何去何从。此时的我极力避开亲戚们的关注,也许是逃避,还是会告诉自己-我的选择至少不应该由亲戚们决定,何必在意这些事?

但这是一个开始,当我们可以分清不同的期望时,才可以在心里衡量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

-给自己放个假。

如果有条件,找一天时间让自己沉浸在自然中暂时抛开工作。也许歇息一天两天对成家立业者有些奢侈。但是所谓的假期可能就是三十分钟不被任何人打扰的时光,可以沉浸在特定事物里-音乐,写作,随手画等等。常言说磨刀不误砍柴功,补充心理能量也有助于继续专注于工作。


以上是我这周经历过一次压力爆发后采取的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的我感到元气满满,也许因为这一系列有些偶然的组合拳有效,也许因为我将它们整理出来分享于人。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处理机制,让不良情绪控制在可以管理的范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