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于6月14日-7月15日期间举行,各国球迷再次进入“癫狂”状态。对于此类全球性的超大型赛事狂欢,安防工作是重中之重。据悉,巴西奥运会期间,里约的监控摄像头由3500个增加到6200个,数量上翻了几乎一番。除了采用无人机监控、行李货物扫描仪、无线对讲等安防设备外,布置在体育馆各个角落的智能摄像头,能够为直接为现场摄像师提供更丰富的操作选项,可以操纵远程控制摄像头进行360°全方位拍摄。
问题1:请举例说明,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在大型赛事期间发挥的作用。
答题要点:高清视频监控管理平台有数据量大、全网络化、多子系统融合等特点,高清视频监控不仅可为体育场馆提供监看、录像的高清体验,同时可以为智能视频分析、视频数据挖掘提供绝佳的视频素材,能够全天候无死角记录场内实况、捕捉高清实时画面为电视转播提供补充等。高清摄像机拥有更广的可视区域,高清摄像机拥有更加细腻的细节表现,D5比D1更高的清晰度图像。
体育场馆的视频监控一般设在场馆周界、室外停车场、场馆出入口、检录厅、主赛场及看台、热身训练场、楼梯前室、电梯厅、电梯轿厢、重要机房等区域。在大多数室外场所,如周界、室外停车场区域,一般建议采用标清D1分辨率的固定或球型摄像机产品。而在室内重点场所,如检录厅、场馆出入口、比赛场馆等作为运动员、来宾、要员及观众出入的通道和人员聚集区,则续架设高清(百万像素)分辨率的摄像机产品实现高清视频监控。透过高清摄像机监控覆盖更大范围及更清晰的人员特征及活动情况。
第一问参考:随着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高清监控视频摄像机的应用已经普及到各个大型的活动现场,体育馆的赛事活动就是其中之一,体育馆监控一般包括体育馆、体育局办公楼、体育比赛场、训练场、各种休息室、来宾、运动员出入口、通道及其他分散的场馆等重要场点,其面临的监控点灵活分散、监控环境复杂多变的问题,安检系统、报警系统等其他子系统,需通过后台管理平台统一管理、实现融合。
同时大型体育赛事安保存在移动监控指挥的需求,因此采用无线传输的方式解决移动应急指挥及盲点覆盖。武警、消防、公安、其他政府部门通过建设分控中心的方式实现监控资源共享,实时了解场馆信息和授权远程访问相关视频资料。其发挥的作用很多,给安保工作带来了高效便捷,如:1、强大的威慑力大型的体育赛事活动是对外开放、人员复杂、人口密集且年轻化情绪比较容易激动的群体性活动,从而难免会有发生影响赛事正常举办的事件,通过大量的安检和高清视频监控技术的运用,威慑到不法犯罪分子不敢轻易作案,从而有效控制了违法犯罪的行为。2、快速反应大量的高清视频监控系统能对入侵者的快速反应,使保卫人员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3、证据的记录大型的赛事活动通常都是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知名度,视频监控技术及时有效的记录下赛事活动的分分秒秒,且如实的记录整个赛事的经过,同时自动记录下现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过程,帮助公安机关及时破案。4、防范指挥作用在某个赛事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群体性事件,可合理利用监控系统的全面监控现场情况,实时指挥安保工作人员避免重点部位或场点遭破坏,为领导掌握全局、控制局面提供现场依据,也可为公安部门提供现场画面,从而依法处理违法犯罪行为。5、减少活动现场的保卫工作压力、节省经费大型的赛事活动,本来就繁琐、艰巨、责任重大。视频监控系统的高度智能化,进一步把保卫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且具有投入低、收效大的特点,在提高安全性的同时,减轻了工作强度,监控系统的良好的操作画面,使监控操作员易操作,有利于人机配合监视,可发挥监视面大的特点,弥补了人防、物防的不足,减轻了保卫人员的工作压力。综上所述,大型的赛事体育场所中的高清视频监控系统为安全保卫工作,在落实人防、技防、物防的原则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安全防范质量,确保赛事时的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高清视频监控是大型体育赛事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传统管理和安全防范手段的延伸。
问题2:请简要分析大型体育场馆在重大赛事举办期间面临的安全风险及技防应对策略。
答题要点:人员密集区、来宾与要员保护、运动中心整体防护、赛场暴力与反恐、场内重要设施的防护等等。主要对体育场馆的周界区域、出入口、进出通道、门厅、公共区域、重要休息室通道、药检室、重要机房、奖牌存放室、新闻中心、停车场等重要部位和场所进行有效图像监视和记录,录像保存时间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门禁系统应与消防报警系统联动控制,当发生火灾时门禁系统应自动打开相应的消防通道,确保人员疏散。当门被非正常打开或长时间未关闭时,应能发出报警信息,联动就近摄像机视频弹出,提示值班人员。出入口设置安检系统,对人、车、物进行仔细的安全检查,排除违禁品或者能够引起恐慌的其他内容。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外交往的扩大,大型活动与日俱增且呈现出规模大、规格高、国际化的特点。技防在大型安保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特别是公安系统警员编制有限,向科技要警力是必然选择,技防在很大程度上为民警增效减负,所以在大型活动的安保上必须加强技防建设,将人防、物防、技防完美地结合起来。从目前来看,大型安保工作已从以人为主的模式发展到如今智能化科技化模式的转变,高科技的投入使安保措施更加严密。受经济增长、城市化以及视频监控技术发展所驱动,全球视频监控市场保持强劲的两位数增长,中国是其中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近年来表现持续强劲,发展速度超过全球其他地区。尤其是在大型活动安保中,由于大型活动通常规模大、参与人数多、持续时间长等,决定其安保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由于高风险性决定其使用到的安防技术必须绝对可靠、稳定;此外,为确保万无一失,大型活动偏好引入成熟的高精尖技术。
由此,像奥运会、亚运会、APEC、G20、金砖会议等国际性大型活动,往往成了安防新技术的竞技场。因此,大型赛事活动的举办,能够带动中国高端视频监控市场的增长,解决方案供应商必须具备高质量标准以满足最终用户的期望。早期的活动安保通常人防比重较高,技防占比较少,而且技术手段也比较单一。
从近年来科达参与的活动情况来看,大型活动安保正在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对已有资源的整合要求越来越高,金砖会议就非常典型,厦门全市30000多路监控资源,建设时间不一、厂商不一,这些资源都要充分整合;
二是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深,通过云计算、深度学习、大数据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减轻安保人员在人员、车辆管控上的压力。
三是移动化技术应用越来越多,比如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现场用了300多套科达移动警务进行观众身份核验,“16+1”中东欧领导人会晤活动中采用数十套无线车载图传将引导车图像实时传输到指挥中心,G20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一带一路峰会也都应用了大量的科达移动警务、执法记录仪实时传输安保现场视频;四是指挥调度手段越来越丰富,在“16+1”中东欧领导人会晤活动中,科达为整个会议提供了从出行到驻地、再到应急响应全面的科技支撑,通过全省公安一键点调系统,将现场指挥部、市局指挥中心、省公安厅、上海市公安局以及公安部连成了一张覆盖苏州、上海、南京、北京的扁平化指挥调度网络,大大增强了会议保障的应急响应能力。
这几年来大型活动安防系统建设与应用表现出:第一,高科技产品被广泛应用。如身份认证、安检设备、行为识别、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现场图像监控、移动图像采集传输、实时可视调度指挥,从3G到4G、从二维地图到三维地图等等。第二,立体化安保凸显。从有线到无线通信,从地面到空中等构建立体防控体系。第三,大数据深入应用。基于各种应用系统的打通,各种数据融合应用,构建更为高效的大数据集成安保系统。如高新兴在业内首先推出的立体防控云防系统,基于高空的AR增强现实摄像机为入口,采用增强现实技术,结合视频画面中标签的动态标注和静态标注,集成民警4G执法仪、对讲机、巡逻车、无人机等各种语音、视频和位置信息,同时打通视频平台、执法办案平台、警综平台、110指挥平台等数据,为大型活动安保构建立体化的防控体系。
第二问参考:一、大型的体育赛事活动期间和其他活动一样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其安全风险主要是体育赛事筹备的过程中,赛事主办单位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的安全风险,这些安全风险主要包括赛事期间的火灾、骚乱、破坏、倒塌和恐怖袭击等,从而给赛事主办方带来直接的损失。1、人身意外伤害风险大型的体育赛事活动作为一种活动举办,人身意外伤害在所难免,主要包括现场的突发事件导致的人员伤亡、医疗费用及护理费、务工费等2、财产损失风险由于活动现场所需的大量能耗,导致的活动现场发生火灾或者是倒塌事件等,或者是相关场馆的损毁、自有财产的灭失。3、举办方的收益风险4、其他特殊风险二、技防应对大型的体育赛事活动的风险管理是针对体育赛事的整个过程的一些风险所进行的预判、评估,并通过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将体育赛事的风险减到最低,最大限度减少体育赛事的风险,确保体育赛事的正常顺利进行,保证赛事主办方的经济收益,主要体育赛事风险应对措施有:
1、赛事委员会提前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的准备工作大型的体育赛事由于自身的特点所致,需要赛事委员会提前做好全面的风险预估,从而提前做好预防工作赛事现场提前做好安全检查,对进入赛场的每一名队员和观众都有进行严格的检查,必要的时候进行人脸识别技术,进一步核实活动现场所有人员的真伪,由于体育赛事活动参与人数较多、社会影响广泛、人员密度大等特点,一些室外赛事还有受天气影响较大的特点,这就要要求赛事主办方进行期间的各种信息收集汇总,建立健全各种预警信息采集与分析工作制度与工作网络。确实风险过大或者不可规避的风险活动,通过决定不开展或停止活动。
2、消除风险源,及时发现和有效的处理风险的根源。
3、为寻求机会,接受风险
4、改变风险的可能性
5、改变赛事的后果
6、与另一方或多方共担风险
7、通过有事实依据的决策,保留风险。
问题3:重大赛事期间,防爆安检工作是重中之重,除人体安检门、物品安检仪、手持金属探测器等常规安检设备之外,请简要列举几种典型的安检设备,并分析其作用。
答题要点:如排爆机器人、排爆服、红外线伸缩视频探测器、危险液体探测仪等等,简要展开进行分析。安检机:安全检查仪的“火眼金睛”全靠X射线来实现,是一种借助于输送带将被检查行李送入X射线检查通道而完成检查的电子设备。行李进入X射线检查通道,将阻挡包裹检测传感器,检测信号被送往系统控制部分,产生X射线触发信号,触发X射线射线源发射X射线束。一束经过准直器的扇形X射线束穿过输送带上的被检物品,X射线被被检物品吸收,最后轰击安装在通道内的双能量半导体探测器。探测器把X射线转变为信号,这些很弱的信号被放大,并送到信号处理机箱做进一步处理。X射线是一种可以穿透木材、纸板、皮革等不透明物体的电磁波。安检仪能根据物体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在荧屏上呈现不同颜色的影像。简单来说,橙色代表有机物,例如食品、塑料等;书本、陶瓷等显示为绿色;金属则显示为蓝色。这时,安检员快速查看X射线扫描的透视图像,就能凭借丰富的经验判断是否有违禁品。
安检门(Security door)是一种检测人员有无携带金属物品的探测装置,又称金属探测门(Metal detection door)。金属探测安检门主要应用在机场,车站,大型会议等人流较大的公共场所用来检查人身体上隐藏的金属物品,如枪支,管制刀具等。市场上少数高档安检门可以做到当被检查人员从安检门通过,人身体上所携带的金属超过根据重量、数量或形状预先设定好的参数值时,安检门即刻报警,并显示造成报警的金属所在区位,让安检人员及时发现该人所随身携带的金属物品。大部分工厂专用安检门仅仅辨别是否携带金属物品,定位并报警,防止产品被违规带出工厂。性能最好的安检门可以检测到回形针大小物品。
适用领域适用于生产型企业:包括电子(如:硬盘、手机、MP3、翻译通、录音笔、电子器件等)、电线电缆、电器、金银饰品、香烟、药品、墨盒、工矿、五金制品、电镀、压铸造、水暖器材、贵金属(铜、铝等)及其加工等相关行业。适用政府部门:包括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审判庭、监狱、拘留所、劳教所、戒毒所等。适用公共场所:包括体育馆、娱乐场所(迪厅、歌舞厅等)、机场、火车站、汽车站、港口、展览馆、博物馆、银行、油库、发电站等。手持金属探测器手持金属探测器是金属探测器的一种,因使用方式为手握方式而而得名,主要用于工厂防盗,场所安检以及考场防作弊,相对于安检门,手持金属探测器更加精确。通过对金属物品的电磁感应而报警,报警方式主要有声光,震动,或者通过耳机。
手持金属探测器:手持金属探测器被设计用来探测人或物体携带的金属物。它可以探测出人所携带包裹、行李、信件、织物等内所带武器、炸药或小块金属物品。其敏感表面的特别外观令操作简便易行。优于环形传感器式手探。超高灵敏度,特殊应用。如监狱,芯片厂,考古研究,医院等。手持式金属探测器(掌型手持式金属探测器,进口金属探测仪搜身手探)用于检查人身携带金属的具体位置,也可配合金属探测门使用,当 “安检门”报警发现金属物品时,用手持式金属探测器即可找到藏有金属物品的准确位置。金属探测器采用长方形检测头,探测区长12公分,检查人体时,从上到下一次性完成检查工作。使用之前,首先打开仪器背面的电池盒盖板,装入电池。本仪器使用9V的叠层电池,请注意电池上的标称电压必须是9V,其它的电压绝对不能代用。手持金属探测器如何判别金属物的大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听觉对音量的变化是比较迟钝的(对数关系),而对音调的变化是比较敏感的(线性关系),仪器根据上述情况,用音调的高低来判定金属物品的大小,这是有别于其它同类产品的优点,它使我们能够更正确地分辨出不同大小的金属物品。当仪器的探头扫过人体(物体)时,如果发出较低沉的响声,而且探头停留在发声处的上方后这个响声会逐渐消失,我们可以判定它是一件很小的金属,如皮带扣、拉链等。如果发出的声音很尖锐,即使探头停着不动,声音仍然是持续不断的,那就一定是一块较大的金属,如匕首、手枪等。用途分类:比如机场安检,监狱,法院,检测院,银行,酒店,大型会议,体育比赛,演唱会等公共场安检。车底检查镜:车底检查镜也叫车底视频探测镜,简单的车底视频检查镜其实就是一块凸镜和手柄构成,只是对凸镜的镜面设计有一定的要求,主要是对凸镜放大倍数有严格的要求,还有防碎、清晰等。车底检查镜。镜面要求方形30*30厘米亚克力高强度防碎镜面,凸状2倍放大效果,是普通同尺寸玻璃镜面的1/2重量,具有一定韧性,不易破碎,安全耐用,亮度与玻璃镜面无异。硬胶底部与包围,能有效防止碰撞而对镜子带来的损伤。握杆要求:T型可伸缩拉杆,170度前后翻动关节设计,可最大限度深入到被探测车辆及物品,双珠弹片,塑胶环双保险定位。为了适用夜间或暗处工作需要有一定的光源,目前大部分采用荧光灯灯管,荧光灯具有光源自然,柔和特点。
但是随着电子视频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应用很成熟的电子视频车底检查镜,并可录像存储和分析。电子车底视频检查镜一般有液晶显示屏、摄像头、推手杆等构成,车底视频检查镜,就有以下主要部分组成:显示器采用色素265万色TFT数字屏。独家开发驱动板,具有使图像左右转换和5倍电子变光等强大功能。镜头视角120度广角,使探测的画面更逼真色彩更鲜艳。摄像头采用进口CCD传感器,3—5米红外镜头,使您即使在黑夜也能正常适用。推手杆采用飞机式三角车轮,使您的操作更轻松,使用更舒心. 相信随着电子视频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体面部识别,爆炸物体气味识别的狭缝检查镜会有更大的发展。 应用领域:车底视频检查镜主要用于运动会、重要会议、地方警局、高级酒店、大型工厂、体育馆、影院、剧场、会场等停车车底检查是否有爆炸物和危险品.用于机场码头狭缝安全检查,停车检查,军事区域检查,个人私家车检查等.
问题4:试从项目管理者角度,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简要阐述在对大型体育场馆进行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时应包含哪些系统?其安防设施在使用时与其他场所有何不同?
答题要点: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周界防范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安防专用通信系统、安防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等等。体育场馆安防设施是为了保障大型比赛开幕、闭幕和人员撤离的安全而设,保证各项赛事完满举行,万无一失;另一方面一旦比赛结束,人群散去,安防设施也就没有赛时那么突出了,这时候安防设施将主要为体育场馆内的健身休闲、信息服务、会展服务以及商贸区、居住小区的日常生活提供安全保障来解决会场安全、物品安全、防盗等一系列问题。比赛场馆公共安全系统的建设并非是某一独立子系统的建设,不能再沿用多年一贯制的传统拷贝式或模版式的设计,而应是"探测技术+联动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快速疏散技术+快速反应机制+应急指挥技巧"的综合性建设,需要设计者站在"投资者+建设者+应用者+管理者+指挥者"的多重角度,综合考量、统筹设计的一种实用"作品"。
一、将体育场馆等大型建筑物中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提升为"公共安全系统工程"是必然趋势。 举办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型赛事时,公众关注度很高,赛时人员密集,是存在不安全隐患因素高的时候,如何确保比赛时的运动员、裁判员、工作人员、媒体人员、观众和粉丝球迷的安全?加强安全防范手段是必须的,但仅靠多增加一些摄像机就能起作用吗?答案是否定的。安装摄像机且实现"无死角覆盖",采用低照度/高清晰度摄像机,采用"智能分析"等措施,仅是增加视频探测手段而已。各种探测传感器当探测到不安全因素后,如何快速反映和处置,使事件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是公共安全的"焦点问题"。一般各种事件的发生均是不分时间、地点、场合的突发情况,在突发事件面前如何保障处于案发现场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在GB50348-2004标准中给出了T探测+T反应T延迟的著名公式,而安全技术防范中的视频、入侵报警、出入口、停车场、防爆安检等仅是探测的手段,探测到不安全因素后怎么办?GB50348-2004中并未给出解决的方法和答案(当然一项专业性技术规范不可能面面俱到,更不可能解决社会问题)。但在GB/T50314-2006标准中给出了解决方案,即对于大型公共场所而言,须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升级为公共安全系统。在该规范中提出:"公共安全系统的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是须具有应对火灾、非法入侵、自然灾害、重大安全事故和公共卫生事故等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类突发事件,建立起应急及长效的技术防范保障体系;二是须应以人为本,平战结合,应急联动和安全可靠。对于大型建筑物或其建筑群,应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为基础,构建应急联动系统。须采取多种通信手段,对自然灾害、重大安全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实现本地报警和异地报警。应急联动系统应具有对火灾、非法入侵等事件进行精确探测,应急疏散和逃生引导,现场指挥调度和事故现场紧急处置功能。并须将应急联动系统建设纳入到地区应急联动体系并符合相关的管理规定。"
该要求是2006年版标准中所提出的规定,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执行得并不理想。很多大型公建的众多设计仍是以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的设计为主,能达到标准中"公共安全系统工程"设计要求并建造的工程"凤毛麟角"。目前GB/T50314的2015年的报批搞已经上报,何时能正式发布只待时日。由于设计、建设运营不完善,其实我们已经经历了太多的惨痛教训,如:2014年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事件、上海外滩陈毅广场拥挤踩踏事件等均属于公共安全事件。以昆明火车站为例,在昆明火车站内已建有较完善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有消防/安防值班室和用于实时监控的显示大屏,公安部门还常设有驻火车站的派出所,离火车站不远的北京路还驻有公安派出所等机构,案发后虽已报警,但因T反应时间过长而导致让犯罪分子的疯狂犯罪得逞25分钟之久,而特警的出现5秒钟内解决问题。再如上海外滩的踩踏事件,其在主要道口均设有摄像机,当探测到人流量过大并发出预警后,也是T反应时间过长而导致迟迟没能采取应急疏散措施而引发严重后果。因此,如何加快反应机制,尽量缩短T反应时间,成了事件发生后必须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
在体育赛事方面,犯罪分子盯上国际重大赛事并伺机制造事端的安全事件也并不在少数,如: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期间的"慕尼黑惨案",以色列代表团11人被杀害;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奥林匹克公园爆炸案,造成2人死亡、100多人受伤;2006年15名伊拉克跆拳道运动员遭到恐怖分子绑架后13人遇难,两人下落不明;2009年哥伦比亚一支业余足球队的10名队员被恐怖分子绑架后惨遭枪杀;2013年美国波士顿马拉松赛遭到恐怖分子的炸弹袭击,造成3人死亡,逾百人受伤……这些都需要引起社会舆论的高度重视。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夏奥会,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件,这除了赛事场馆和周边路口建立了必要的安全技术防范工程外,主要还建立起了强大的以"人防"为主的防线。故我们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按照GB/T50314-2006的要求,对于人员密集的大型公共建筑,如大型体育场馆、会展、机场航站楼等必须建立实时动态的公共安全系统,即:人防、物防、技防,犬防+应急疏散和语言引导+联动控制和协调指挥的综合工程,才能真正解决安全防范问题。将传统的"安全技术防范工程"提升为"公共安全系统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二、加强场馆入口检测环节 体育场馆的入口是安全检查的第一关,一般要力争将不安全因素控制在入口以外。但在常规设计中,一般对场馆入口的安检设备仅是预留安装条件(场地、电源和信息端口等),因设计者对某些安检设备并不甚了解,结果在实际实施安装防爆安检设备时造成场地偏窄偏小,安检机通道的辅助段偏短,从而形成"堵点",人员过安检通道所花费的时间较多。
在这方面,我们也可以吸取很多"教训"或说是"经验",火车/地铁北京南站、东直门交通枢纽站等,开工建造时因当时的安全形势并没有今日之严峻,随着安全形势的发展,目前进站必须先通过安检,临时增设安检设备和安检通道,结果造成入口处"大面积拥堵",严重影响进站速度。车站/码头/机场航站楼等与体育场馆尚略有不同,前者是按照预先编制好的运行图,是常年流水式作业,只要制定好预案,安排好(预留)时间,尚处于可控状态;而很多体育比赛实时性很强,运动员和赛时相关人员、观众将在短时间内迅速集聚和疏散,其安全局势的短时实时性要求高于车站或机场航站楼。
为避免一些场馆赛前入场观众集中时间段进场可能造成的大面积拥挤,故在新的场馆建设时宜统筹统管和从长计议,留足安检通道的空间以及加强安检通道过程中的安全防范设施的建设,如:摄像机+拾音器、开包验证台等,这一点可借鉴机场安检通道的建设经验,这些年机场工程的建设已经为机场安检通道的建设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其次是经过安检后的入口速通门的设计,需要依据赛事前2小时高峰时段须通过的人数来合理设计速通门的通过能力,但又必须确保赛事散场时或应急情况下所有原入口的速通门迅速全部敞开,便于人群的即时疏散。
三、加强现场监管 体育比赛对观众而言,既是一种欣赏又是一种情绪的释放和宣泄。对抗性较强的赛事双方均会有一定数量的球迷,比赛激烈时球迷的情绪极易失控,故赛场除具备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外,现场尚须具备一定的备勤人员和值守人员,加强对比赛现场的监管,防止球迷宣泄情绪的意外事件发生。赛场的公共安全系统在完成常规建设的基础上尚需实现:在可以目视看到赛场90%以上的观众席位置,开辟现场实时监控室,由(有赛事时)驻现场的公安值班人员(+备勤人员)现场值守,除目测外还需设置监视器墙+操控平台(且赛事时具有最高的优先控制级别),将现场敏感部位的视频图像调集在监视器墙上供值守人员随机观看,设立并健全各类通信手段,一旦发现不安全事件苗头,即时通知观众席区域的巡视巡查人员,立即赶到事发部位,将不安全因素控制在可控范围内。3.1昆明火车站事件后,公安民警和特警在公共场所一级防范时提出的口号是:3分钟到现场,5分钟处警控制的目标,对于举行国际赛事的体育场馆而言,该目标应更高。 今年8月份,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五届国际田联世界锦标赛的开幕式在鸟巢举行,为了确保开幕式的公共安全,组委会特组建一支由50名防/灭火力量组成的消防团队进驻鸟巢,并24小时不间断守护赛前和赛事期间的消防安全。同时,在鸟巢外面朝阳区还调集了13部消防车、91人和5组防火巡视力量参与保卫,甚至在鸟巢顶部钢架之上还有消防员携带灭火装备,以防万一;还制定了"1、3、5、10"的灭火救援预案,"1"就是出事1分钟内,区域巡视力量到场,"3"就是3分钟内团队其他消防力量到场,"5"就是5分钟内奥林匹克公园中队到场,"10"就是10分钟内附近中队增援力量到场。这仅是预防火灾事故的一个侧面,场馆面临的其他公共安全性事故更复杂得多。因此面对大型场馆的公共安全事件制定必要的防护预案,加强应急反应机制,落实备警和处警措施,尽可能的减少T反应时间,是减少事件所造成损失的关键。近年来,有些安防工程公司推出所谓"立体式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反恐型安防系统"等,个人认为这更多是"商业噱头"。安全仅仅依靠技术手段而实现"反恐"或"立体安防"是不现实的,当你在监控室的显示大屏幕前观察到不安全因素或接收到不安全因素声光报警信息时,如何组织具有处警资格和能力的人员快速处置,尽量缩短T反应时间,是技术手段能控制得了的吗?现场处警的人员和队伍在哪里?能服从你值班室的调遣吗?因此必须配套建设"预警+探测+快速反应+应急指挥+语音疏导+应急逃生"等系列的公共安全系统才能实现既定目的。
四、建立健全馆内的应急智能逃生系统
应急智能逃生系统是近几年针对大型公建中逃生难的问题而逐步纳入建设程序的技术性提升系统。我国的"消防逃生系统"多年来一直沿用"几十年一贯制"的理念和技术规范,产品的生产、检测和工程项目验收等一系列工作一直被消防部门"垄断性经营";设计部门也仅以符合和满足"消规"基本要求为设计条件,并非站在建设、运营和管理者的角度,依实际需求而设计。
依据笔者的相关工程经验认为:目前的"消防逃生系统"存在不尽合理之处,主要是基于下述三点:其一,规范中的要求有些刻板,但并非实用,如关于垂直载客电梯的使用,要求遇火灾区域非消防电梯停运,公众须利用疏散步行梯逃生;消防电梯须迫降首层开门。对于机场航站楼、大型火车站类的人员密集的建筑物,本身具有出发层和到达层,非要强制消防电梯迫降首层是否太"刻板"?是否应须依据不同的建筑物应用来据实要求并设计实施呢?其二,目前的逃生指示标志一般尺寸偏小、亮度偏低,且多自带后备电池组,又因目前并未能实现联网监管,并不能掌控后备电池组的工况,长时间不用一旦遇火情之需启用,仍能保持好用的不多。此外,指示标志安装的部位偏低(目前有两种:一种是在建筑物的底部离地坪300mm之处,一种是铺设在地坪上;类型也有两种,一种是用灯箱,一种是具有一定反光功能的"即时贴"或喷涂模式)。消防工程给人逃生的指导意见是:火灾时因烟雾原因,逃生公众须沿地面"匍匐前进"依次逃至安全地区。这种指导对于着火区域逃生人数偏少,大家都很理智的情况下不失是一种好办法,但在火灾区域逃生人数巨多,在烟雾弥漫且乱作一团的现场,大家均匍匐在地,满眼看到的均是逃生人员的大腿,还能看清地面或墙面底部的逃生引导标志吗?能否依据建筑物的应用不同,提倡并实施"三层"逃生引导标志,即低层、中层和高层,且逃生指示标识尺寸醒目、亮度明显,在烟雾环境下清晰可辨,才能真正发挥其逃生指示作用。其三,大型公建的投资建设者一般也仅以能"通过消防验收和开业经营"为主要目的,而对应急逃生系统并不关心,有"应付消验之嫌"。笔者曾参与过一些大型公建的验收活动,验收时火灾自动探测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尚未调试完毕,报警不响,联动不灵,消防栓管路无水,消防控制室尚"一片狼藉"等,各类不符合验收条件的现象时有发生,但为了"赶工开业,赶工献礼"的业绩或政绩目标仍通过"消验"的项目并非少数。同时,建设者提供的验收项目中对应急情况下的疏散、救援、引导等涉及公共安全的很多事项也并不在验收范围之列。
近些年大量建造的大型公共场所,如:体育馆、机场候机楼、车站候车厅、三甲医院、星级酒店、大型超市等,均在不同程度的打造"智能逃生系统",但因投资体制不同,设计者/建造者的意识不同,其效果并不理想。希望借"北京+张家口崇礼"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的机会,借修建或改扩建体育场馆的机会,能将"智能逃生系统"落实到实处,真正解决场馆的公共安全问题。
五、统一指挥、调度的应急事件指挥系统的建设 依据GB/T50314-2006和GB50348-2004规范的要求,在大型公共建筑物内应建设级别相当的"应急指挥机构"(应急指挥室、应急指挥中心等),且建立健全应急指挥中心的一切应急指挥的设备和设施手段。如GB/T50314-2006中要求:须采集事故现场信息,收集各子系统上传的各类信息,接收上级指令和应急指令下达至各相关子系统;建立各类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并设置多媒体信息的大屏幕显示;需要联动消防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完善应急广播,应急情况下的语音疏导和智能逃生联动系统,应急联动系统宜配置总控室、决策会议室、操作室、维护室和设备间等工作用房等等。若条件允许,可将建筑物内的"消防/安防监控室"扩展成为"应急指挥室"使用;若建设条件暂不允许时,对于体育场馆类建筑可在有赛事时安排公安/特警部门的"流动指挥车"驻留赛事现场,作为比赛期间的临时"应急指挥中心"。一般的场馆,为了方便赛事电视的实况直播(或转播)在赛场的某部位会预留与电视转播车的接驳点位(供电、信号、数据等的各种光缆/电缆);同时,在该部位也可预留出可完成现场应急指挥功能的各种缆线与"流动指挥车"进行接驳,使指挥人员在"流动指挥车"上来完成对赛场的实时监管和应急指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