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说:只要我能拥抱这个世界,即使拥抱得笨拙又有什么关系。
加缪以自己的笔为武器,在这个荒诞的世界奋起反击。
他说,作家除了是一个战斗者,别无其他头衔。
没错,加缪是一个战斗者。
这就是我们热爱加缪的原因吧。
《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是在两个不同的地方看完的。电影前半部在离家前的一个小时,在家一直看到临近火车快要出发的时间才匆忙赶往火车站。夜晚像一个温柔的少妇亲吻着大地,蒙蒙的细雨像是少妇的乳汁,滋润着周围的一切,包括我。坐上开往临沂的绿皮火车,乘客很少,偶尔有几个不知赶往何处的打工人,扛着大包小包,挤上火车后就躺在座椅上睡觉了。
我靠窗坐下,窗外是无尽的黑色,像是少妇宽广的胸怀。
打开手机开始观看电影的下半部分。
火车缓缓的开动,手机里的故事也继续缓缓展开。
直到结束,我的眼泪已止不住流下。
电影的前半部分让我内心感到平静,后半部分却直击我的内心,冲撞我的灵魂,沸腾我的血液,像是突然下了一场洗涤我心灵的暴雨,让我的精神如雨后春笋般节节高涨。
1900的一生都在船上,弗吉尼亚号就是他生活的地方,船只载着他在海上到处航行,而他却始终没有下过船。
有很多人建议1900下船去过一段崭新的生活,去听一听大海的声音,当然是站在陆地上听。他也遇到了他喜欢的女人,为了这个女人1900即兴创作了最绝妙的钢琴曲,但最后女人也下了船。这一切都促使他走下船去,1900也打算这样做了。
就在1900下船走在舷梯上时,他抬头看到了纽约繁华的城市,高楼林立,街道交错纵横,像是一个巨大的迷宫,一个连鸟儿也飞不出去的牢笼。1900害怕了,下到一半舷梯的他又决然的返回了弗吉尼亚号。
就算多年以后,弗吉尼亚号要被爆破的时候,1900依然不肯下船,马克斯作为1900最亲密也是唯一的朋友,他最后去劝他下船,开始新的生活,然后1900对好友马克斯的回答成为了整部电影最经典、最让人动容、最直击人心灵的部分。
1900就算失去生命也不愿意下船进入城市的原因我们也在满含热泪的同时理解了。
1900出生在船上,他的钢琴天赋极高,他以钢琴为伴,在海上过着快乐的生活。他的生活既简单又幸福,就在船头和船尾之间,一眼就能望到头。
可是当1900站在舷梯上望向面前的城市时,他看不到城市尽头,这让1900感到既害怕又崩溃,他从一开始学会的就是能看到尽头的生活。就像钢琴有88个键,键盘是有限的,而他是无限的,所以他能在上面弹奏美妙的音乐,他能在船上快乐的生活,然而他面前高楼林立、街道纵横的城市像是一个无限的键盘,而他则变成了有限的,再这样的键盘上是无法弹奏音乐的,在这样的城市里他也是无法生活的。城市不断蔓延,包含一切,除了尽头,然而1900看不到哪里是尽头,仿佛是无边无际的。巨大的城市无数高楼林立,无数街道纵横,无数漂亮的男人女人,你怎么能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一个正确的女人,这会让人崩溃。而在船上,你会看到尽头,就连人们的梦想也是从船头到船尾。
所以,1900说阻止他下船的不是他看到的东西,而是他看不到的东西。
最后1900和马克斯的对话真的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释怀。
是啊,现代的城市像一只巨大的爪牙,不断的蔓延,吞并农村和山河,成就了特大城市这样的称号。而我们仍然是一介身躯,一双手,一双脚,我们是有限的。
城市越来越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而我们却有点跟不上了,有些人开始变得迷茫,甚至有些人看不到路的尽头,选择了极端的方式。
我现在已经毕业一年了,由于一些特殊原因,依然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我就想啊,世界真的好大,城市真的好多,而我就像1900口中那种找不到正确的一条街道的人,我无法用自己有限的能力在这无限的键盘上弹奏音乐,我几乎感到崩溃。
但1900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有限的地方发挥自己无限的才能,这或许也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吧。不妨选择一个能看到尽头的地方,在有限的地方发挥自己无限的才能,或许小城市的生活比大城市更精彩。
这并不是妥协,这是用自己的武器向生活发起挑战。
1900选择用自己的钢琴作武器向生活发起挑战,尽管战争时炮弹落在周围,他依然弹奏音乐,他依然在战斗,用自己的方式。
加缪也是这样,他是用自己的笔作武器向荒诞的世界发起挑战,他也是一位战斗者。
而我,也要成为一名战斗者,向生活发起挑战,用自己的方式,勇敢的去生活,勇敢的去战斗。
火车行驶的速度快了起来,中途又陆陆续续上了些乘客,我对面的大爷已经睡熟了。看着窗外的黑夜,我却一点儿也不害怕,因为我的内心早已燃起火把,它会照亮我面前的黑暗,鼓舞我的勇气,让我成为一名勇敢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