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动态过程。影响学习动态过程的因素很多,有外部的学习环境、学习目标与内容,有内部的学习者认知起点、情感态度和心智投入程度,还有激发内外因素互动的教师指导等等。
丹麦学者克努兹.伊列雷斯认为,完整的学习过程包含内容、动机与互动三个维度。
学习过程的内容、动机和互动的三个维度可以用目标、内容、任务、情境和评价等5个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具体化:目标回答的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问题;内容回答的是学什么的问题;任务回答的是怎么学的问题;情境回答的是在什么氛围中学的问题;评价回答的是学得怎么样的问题。
课堂学习,是一种特殊场域中的境脉学习——依据学情和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等诸多学习条件,教师专业设计“学习场”,有序调动学习要素,组织学生在文化性、社会性、伦理性实践活动中主动建构经验,优化学习方式,提升学力,涵育素养。
根据日本教育家佐藤学对课堂学习的理解,学习是三种实践:一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实践;二是承接和发展人类文化的实践;三是构建自我意义的实践。课堂学习是一种建构实践活动的特殊场域内的认知维度、人际维度和自我维度相迭加的复杂文化实践。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学习者内部心智获得加工的过程,以及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有效的学习一定要依靠学习者的自我调控,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是核心。一是鼓励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监控与调节,及时调整策略,以便从学习活动中理解并习得知识,进一步促进问题的解决;二是鼓励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结果、表现能力进行评价与反思,反思与评价能够促进整体理解并增加学生将新知识迁移到新情景中的程度。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研究发现,个体的、独立的学习方式存在着缺陷。社会互动和文化境脉是构成认知过程整体所必须的,相应地,学习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必须把学习解释为“与中介工具和活动模式的社会文化演进相一致的理解的协作建构过程”。知识存在于个体和群体的行动之中,随着个体参与到新的情境中并在新情境中进行协商,知识产生了。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就像语言的发展,发生于真实情境中不断进行的利用知识的活动中。学习既是个体性的建构意义的心理过程,也是社会性的、工具中介的知识合作建构过程。有意义的学习是有意图的、复杂的,发生于境脉中。学习就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在实践共同体中、在行动中、在合作中、在互动中、在反思中,协商和建构知识的意义和学习者身份的过程。
学习行为涉及两个过程:从头脑中引出知识的过程和从外界吸收知识的过程。完成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与新建构的学习任务之间搭起“脚手架”。一是精准把握课程标准,要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意义作深层次的理解;二是精确分析学情,要从认知起点、学习风格、家庭文化背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等方面进行量的分析和质的判断;三是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即“在教师或成人帮助下共同完成的学习任务与学习者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之间的差距”。(18.8.31《教育》)